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_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意思?

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

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什么意思?

6.“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请问撒子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_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比喻相互扶持、苟延残喘,不如相忘于自然。)。

扩展资料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汉语拼音xiāng rú yǐ mò,?bù rú?xiāng?wàng?yú?jiāng hú

       英文翻译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are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

       字词解释濡:沾湿;呴(Xǔ):慢慢呼气;沫:唾沫。

       近义词同甘共苦

       意思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燕昭王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反义词背信弃义

       意思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

       出处唐·李延寿《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怨邻,弃信忘义”(不顾好处抱怨邻邦,不讲道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百度百科-同甘共苦

       百度百科-背信弃义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意思?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喻相互扶持、苟延残喘,不如相忘于自然。)及《庄子·外篇·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句话的意思是

       :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庄子在这里以鱼例比,精辟表述了“道”通其变的观点。

       对此句的理解,可以联系“家贫出孝子”和“乱世显忠臣”。我们在表扬孝子和赞颂忠臣的同时,我们忽视了“家贫”和“乱世”。同样的,两条鱼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因为泉水干涸了。

       “相忘于江湖”的意思,不是说曾经相识的彼此因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断绝联系。而是指两个不包含爱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这句话里的“忘”,是中国古人表达关于阴阳、矛盾时的一种惯用手法。

       类似的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的”仁“。这里的”仁“同样不是指仁慈,而是指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以万物为刍狗“也可以说成是以万物为璞玉。这种通过互相对立的两个属性之一来表达统一整体的表示方法是古人常用的。

       然而庄子的蕴意却在现代的衍化中凭空被强化了“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偎依的内涵,却忽视了那一个不可抹杀的外延——于鱼之乐,何求何从?如你是鱼,愿相忘于江湖还是苟延残喘地相濡以沫?诚然,当我们身处困苦时,你绝对希望有人与你相濡以沫,而若你能自由地在水中滑翔时,你又会作什么样的选择呢? 

       相濡以沫,因为需要,有些是因为物质需要,有些是因为精神需要。相濡以沫,仿若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如此之“紧”,但只要适应了也可以感到幸福;相忘于江湖,为了自由,一个人的自由并不轻松,俩个人的自由来之不易,更多人的自由难上加难,所有人的自由只是个乌托邦。如何取舍,这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临的抉择......

       两个已经不再相爱或由于价值观发生根本冲突的好朋友之间,在分道扬镳时可以用这句话道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 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处: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

       《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节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白话释义: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庄子·天运》原文节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白话释义:

       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

       

扩展资料

       相濡以沫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原文释义: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

       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使得彼此得以继续生存,不如忘记彼此的存在,自由的在江湖之中畅游。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自然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这一同样的原因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字面意思:鱼吐出唾沫,互相润湿对方身体,还不如各自游到大江大湖里去,互相遗忘,也更加自由。这句话常用于比喻与其受困于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还不如放弃执著,各自独享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该句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文翻译

        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注释

        濡:沾湿。

        呴:Xǔ,慢慢呼气。

        沫:唾沫。

        不:不如意。

        如:如愿。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赏析

        庄子在这里以鱼类比,精辟表述了“道”通其变的观点。

        对此句的理解,可以联系“家贫出孝子”和“乱世显忠臣”。我们在表扬孝子和赞颂忠臣的同时,我们忽视了“家贫”和“乱世”。同样的,两条鱼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因为泉水干涸了。

        “相忘于江湖”的意思,不是说曾经相识的彼此,因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断绝联系。而是指两个不包含爱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这句话里的“忘”,是中国古人表达关于阴阳、矛盾时的一种惯用手法。

作者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古代考城县,一说山东东明县) 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什么意思?

       比喻在困难的情况下,用微薄的力量来互相帮助。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江湖上的彼此是什么意思

       1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在泉水干涸、鱼虾相沫的时候,分别到大江大湖中去,比较自由。比喻在一起遇到困难,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还不如放弃努力,用新的自我去迎接世界。

       此句可与 "寒门出孝子"、"乱世出忠良 "相联系。当我们赞美孝子和忠臣时,我们却忽略了 "家贫 "和 "乱世"。同样,两条鱼需要互相帮助,因为泉水已经干涸了。

       "相忘于江湖 "的意思并不是指曾经相识的人因为感情或其他因素而中断了联系。它指的是两个陌生的人,不包含爱恨情仇。这句话中的 "忘 "是中国古代用来表达阴阳矛盾的成语。

       2 它来自哪里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面而在地,相呴(xǔ,慢慢呼出)以湿,不如忘川之湖。" (庄子-外篇-天问》:"泉涸,鱼面而在地,相呴以湿,勿若忘乎所以。"(与其相互扶持,不如放任自然)。(玄云。"混沌中相忘,不如相通。皆得其趣,武取仁义之朴也!" ).

       笑傲江湖的主旨就是追求自由,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权势不能胁迫,清规戒律不能束缚,道义名声不能绑架,甚至婚姻爱情也不能成为灵魂的紧箍咒。与这些俗累的相守如果只能导致彼此绑架,心灵不能舒展,人格不能自由,那就会挥手自兹去,相忘于江湖。

       而江湖,那种流质性的、广阔无边的、波光粼粼的所在,就代表着一种群龙无首的自由胜境,大船只有在大江大海里才能扬帆起航,而那些身处涸辙的,即使有再好的名声,再大的权势,再甜蜜的俗世爱情,也终归只是枯萎的心灵,和郁郁不得志的灵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请问撒子意思?

       意思是:两只搁浅的鱼儿以唾沫相互润湿的方式来活着,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出处:出自《庄子·大宗师》

       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译文: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将船儿藏在大山沟里,将渔具藏在深水里,可以说是十分牢靠了。然而半夜里有个大力士把它们连同山谷和河泽一块儿背着跑了,睡梦中的人们还一点儿也不知道。将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是适宜的,不过还是会有丢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而不会丢失,这就是事物固有的真实之情。人们只要承受了人的形体便十分欣喜,至于像人的形体的情况,在万千变化中从不曾有过穷尽,那快乐之情难道还能够加以计算吗?所以圣人将生活在各种事物都不会丢失的环境里而与万物共存亡。以少为善以老为善,以始为善以终为善,人们尚且加以效法,又何况那万物所联缀、各种变化所依托的“道”呢!

       “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长于上古还不算老。狶韦氏得到它,用来统驭天地;伏羲氏得到它,用来调合元气;北斗星得到它,永远不会改变方位;太阳和月亮得到它,永远不停息地运行;堪坏得到它,用来入主昆仑山;冯夷得到它,用来巡游大江大河;肩吾得到它,用来驻守泰山;黄帝得到它,用来登上云天;颛顼得到它,用来居处玄宫;禹强得到它,用来立足北极;西王母得到它,用来坐阵少广山。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开始,也没有人能知道它的终结。彭祖得到它,从远古的有虞时代一直活到五伯时代;傅说得到它,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相濡以沫,是我们现代人今天在赞美忠贞不渝的爱情达到极致时常用的一个词语.

       相忘于江湖,是现代人强调俩俩相忘,似乎是一种豁达,似乎是一种无奈时常用的一个词语.

       其实,这都是在原义上的引申,而且已经被注入了现代人诸多的思想.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6?1内篇?6?1大宗师第六》

       原文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其大义为: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

       尽管现代人过分地引申了庄子的本义,因为庄子在它的论说中似乎很少触及爱情,他只是在尽可能阐述一种自由潇洒的人生境界。但是,从原文原义上来看,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或许也可谓之是两种人生境界了。

       那你究竟是选择相濡以沫呢,还是相忘于江湖呢?

       其实,从庄子的本意来看,他并不赞成相濡以沫,而是更推崇相忘于江湖的自由和潇洒。这与庄子洒脱的学说自成一体。

         

       相濡以沫长期以来一直是爱情美好的代名词,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当你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过你的身边的时候,总会崩出这个词语来。是的,由此来说,我非常赞同相濡以沫是需要积淀的。年轻人的婚姻不过是刚刚开始,在现实世界中还需要面对种种的考验和诱惑,根本没有资格用这个词语。

         

       不过,相濡以沫,其实也可以指的是一种情感,一种交情,一种境遇,一些在特殊情境下的发生的特殊事件。不只是夫妻之间,我们同样也需要相濡以沫的朋友。

         

       可以想像,两条小鱼儿,彼此的生命面临灾难的时候,只能以唾沫和呼吸为对方争得更多的生存的机会,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相濡以沫在现代生活中更加引申了其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相互慰藉的含义。如果身处困境,相濡以沫估计是每个人的一种期盼和希望,而彼此的给予也是生活下去的动力所在。所以,由此看,相濡以沫,抛开情感的因素不说,估计也是一种生存的无奈和困境,也是保证自己生命的一种必要。因为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只有相濡以沫,才能保证彼此生命的延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对方的存在是自己存在的基础,这是客观条件的制约。

         

       相濡以沫本来强调的是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被结果所震动。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了一对退休的老教师,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却彼此搀扶着在校园里一圈儿一圈儿地散着步,说着话。我当时非常动情地说:如果我老了,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那就心满意足了。我朋友非常煞风景地说:别天真了,你怎么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彼此背叛的痛苦呢?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婚姻中没有出现过危机呢?或者更可能的是,他们仅仅是半路夫妻。当时我的朋友的话让我生气了好一阵儿。但细细想来,朋友只不过是拆解了结果,推测了过程。而我不过是自欺欺人地沉醉于结果罢了。

         

       但是如果这样拆解下来,那又把温情脉脉的面纱完全撕掉了,这似乎略显残酷。

         

       两个人在一起,如同生命中遭遇的诸多情缘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而两个人的世界里,且不说一些生死自由天命的不可抗拒,即使日常生活中也不知道会存在着多少未知的诱惑和考验,彼此都需要经历时间的印证,才有可能相互扶持一起走向生命的尽头。

         

       没有永恒,只有现在,珍惜每一个现在,或许可能走向永恒。而每一个稍纵使即逝的现在当中,其实都已经蕴含了未来的影子。天长地久,从来都是善良人的美好愿望。有时候甚至也有可能是一种乐观的盲目。当初决定嫁给先生时,我曾经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就这样吧,如果你有一天骗了我,那你最好一辈子都不要让我知道。今天劝一个朋友:两个人相处,信他永远比不信他会更快乐。这都是一种他向诉求的表现,其实,两个在一起,不只是诉诸于对方,还要诸诉于自己。比如,我和先生说“如果你有一天你骗了我”的言外之意是我对婚姻中的先生未必充满足够的信心,但潜在的还包括对婚姻中的自己是否能充满足够的信心呢?我劝朋友说:两个人相处信他永远比不信他会更快乐,言外之意是婚姻中的自己总处在信与不信对方的矛盾当中,但潜在的可能还需要去考虑婚姻中的自己如何得以让对方信或不信呢?所以,这种乐观的盲目,很多的时候都是对对方的乐观和盲目。其实,婚姻与日常交往一样,都应该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好了,关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什么意思”,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