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越雷池一步_不越雷池一步的意思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不越雷池一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不越雷池一步的话题吧。
1.不越雷池一步典故出处
2.历史上不能越过一步的“雷池”,到底是怎么回事?
3.成语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蚂蚁庄园
4.“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句话出自哪个典故?
5.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故蚂蚁庄园
6.古代常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历史渊源呢?
不越雷池一步典故出处
《报温峤书》。这个典故出自东晋丞相庾亮《报温峤书》中的“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庾亮告诫温峤不要越过雷池,以免遭到敌人的攻击。后来,“不越雷池一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谨慎、不敢逾越界限或范围。
历史上不能越过一步的“雷池”,到底是怎么回事?
绝不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江州刺史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分享了有关于绝不越雷池一步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成语 :绝不越雷池一步
拼音 :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解释 :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成语故事
苏峻和祖约联军,相当于只有一“车”一“马”,无奈孤注一掷,直扑建康。朝廷的“车”、“马”、“炮”无一受损,可是分散各地,庾亮却都不允许回头救援,只剩下“相”、“仕”“兵”苦苦支撑。
于是叛军轻松地吃掉一个个棋子,步步逼近老“帅”。庾亮反复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吃后悔药。
没有主动进攻庾亮后悔不已
苏峻起兵时,任尚书左丞(负责纠察工作)的孔坦对王导说:现在苏峻军队还驻守长江西岸,朝廷应扼守西边当利渡口,阻止苏峻渡过长江。敌人兵少,我们人多,一战可以决出胜负。如果等到苏峻军队渡过长江,我们将难以抵抗,大势去了。
王导赞同,相当于把敌人扼杀在摇篮之中,转向庾亮建议。庾亮不听,说:大军如果去渡口,建康将成为一座空城,苏峻可能直奔建康。
但自古以来,北方进攻建康最方便一条路就是从当利口渡江南下。庾亮的想法如同女孩的心思,让人猜不明白。
苏峻一边在等待祖约的军队会合,一边投石问路,派部将韩晃、张健等作为先头部队,渡江作战。
事情出奇的顺利,韩晃很轻松地攻陷长江东岸的姑孰(今安徽当涂),夺取了食盐、粮草。接着攻陷南边的于湖,残忍地屠城。如同只有一匹“马”,居然连吃朝廷几个棋子,朝廷军“呆傻”得像稻草人一样。
当年王敦反叛,找的口号是“清君侧”,苏峻打的.旗号是“兴复皇室”。司马氏的宗室贵族正生活在庾亮的“魔爪”下,听到苏军渡江,如同听到亲人消息,喜极而泣,全部逃出去投奔苏峻“大恩公”。
庾亮后悔没听孔坦的,猛甩自己耳光。接着宣布京师戒严,准备防御战。
叛军先锋把朝廷军打得手忙脚乱
朝廷的主力此时并没有受太大损失,乐观一点说,只是几个“小兵”牺牲了。各地的援助之手,纷纷伸向庾亮。
江州(今江西等一带)刺史温峤听说剧变,立即上书朝廷,要保卫京师。同时率兵从武昌(今湖北鄂州)东下,进驻浔阳(今江西九江西边)。庾亮拒绝,写信给温峤说:我担忧西边(陶侃)甚于担忧历阳(苏峻),请足下千万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雷池在今天安徽望江县东南,雷水入江前在此积而成池。在浔阳东面100公里左右。这就是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由来。
在庾亮眼里,苏峻是只狼,荆州的陶侃则是老虎,不管哪个来都是要吃人的。他让温峤原地戒备,就是要防陶侃趁势反叛。
陶侃确实痛恨庾亮,但仅属于两个人的私人恩怨。他对朝廷还是忠心耿耿的,不至于谋反。庾亮又是看错了人,就这样温峤和陶侃两名大将在内耗。
东晋还有名将,就是郗鉴,此时任徐州刺史,驻守广陵(今扬州)。离建康近在咫尺,他也上表要求南下保卫京师。庾亮同样拒绝,理由是要他防守北方匈奴。
三吴之兵也要北上救援,得到的回复都一样:原地待命。
在庾亮看来,建康的中央军对付苏峻只是小菜一碟。
中央军的负责人叫司马流,屯驻在慈湖(今马鞍山慈湖乡)。司马流这人搞不清什么来头,史书上基本没这个人的记载,真是名不见经传。
韩晃、张健血洗于湖后,北上进攻中央军。司马流胆小如鼠,听说叛军打了过来,吓得双手发抖,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巴。双方刚要交战,他一看到敌军,吓得掉头就逃,全军顿时溃散。司马流也被杀。
韩晃、张健随后率军南下。进攻宣城(建康南面,今安徽宣城一带)内史桓彝,桓彝抵挡不住,撤退到广德。苏峻的主力还没有到,两个部将就把朝廷军打得手忙脚乱。
不是叛军多狡猾,而是庾亮太无能。
中央军看到叛军不敢进攻
此时,长江南岸是苏峻的先头部队,北岸是苏峻的主力。庾亮一想,如果派人率水军西上,控制长江,把叛军拦腰切为两段,首尾不能呼应,苏峻军必定大乱。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庾亮派钟雅、赵胤等率领建康的精锐水师沿江西上,旌旗遮天,威武雄壮。然而,这支王牌师远远地看到了苏峻的军队,一见人数众多,双腿发软,不敢再向前进一步。如同台上的观众,看着运动员们从容渡江。
328年,苏峻和祖约的主力军共有2万多人,从历阳西南渡江,到达长江东岸的牛渚,在采石矶安营扎寨。
建康城内听到消息一片慌乱,高官纷纷让家眷离开京城,向三吴地区转离财产。
庾亮再次错过机会
苏峻进攻建康有水、陆两条路,一是沿着长江东下,抵达建康西南的石头城,当年王敦选择的就是这条路;二是从陆路,由南向北进攻建康。
苏峻长期在北方,以步兵、骑兵为主,他猜到庾亮肯定在石头城布置了重兵,难以攻下。于是决定走陆路。
陆路也有两条。一条是从朱雀桥附近渡过秦淮河,直攻台城,这条路很近,但很难,因为朱雀桥已经毁坏。同时石头城的守军离这里不远,可以立即赶来增援。
钱凤的军队当年就是在这里铩羽而归。
第二条路是绕个大圈子,先向南,经过现在的江宁区,再向北绕到建康的东北面。也就是从丹阳、秣陵方向转向北面,到达太平门这个位置。
王导的部下陶回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肯定不敢直接来,必定从小丹杨的小路徒步前来。我们在那里埋下伏兵截击,可以一战获胜。
庾亮还是不听。
苏峻马不停蹄,当夜就急行军,果然选择了这条小路。但他们从来没有走过,对地形不熟悉。走了一半都迷路了,乱成一团。无奈之下,抓到当地一个农民,作为向导,折腾了很久才找到路。
庾亮听说后又是后悔不已。
在过江后的三天,苏峻终于到达了台城东北的覆舟山(今太平门西)。决战就此拉开。
一个名人在此战中悲壮牺牲,千古流芳。
成语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蚂蚁庄园
“不越雷池一步”,又名“不得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意即要求人做事不要超出一定的范围、界限。但如果上天再给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即东晋庾亮与温峤这对好基友一个机会的话,他们会坚决、迅速、果敢的越过雷池。没能跨越雷池这个范围和界限,是他们永远的痛。那是在东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下半年,在朝廷以国舅身份辅政的中书令庾亮,一改以往和稀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政治风气,要强化核心意识、规矩意识,凡事都要按制度来,按中央指示办,严厉任法,意图重塑中央权威,引起朝中那些整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们集体反感。
要整治这帮懒散惯了的官大爷们,得杀鸡给猴看,拿下几只大老虎。庾亮就拿宗室重臣开刀,将两个司马王爷一贬一杀。王爷们的漏网之鱼逃到驻军历阳即今天安徽和县,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大将苏峻那里。
苏峻死活不交人,且到处拉杆子招小弟,整军备战。庾亮就认定苏峻迟早谋反,要解除其兵权,调到京城当个文职。
苏峻思来想去,得,既然你庾亮说我要反,那我苏某人就不枉担这个虚名,干脆反了吧,遂扯起替天行道、诛杀奸臣庾亮清君侧的大旗,向京师建康杀奔而来。
晋朝司马家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大一统皇族。一统三国没几年,就在北方混不下去了,先是八王之乱,接着被乱华的五胡赶到江南偏安,是为衣冠南渡、晋室南迁。
到了建康即今天南京后,还是不消停。虽然外患压力减轻,但内部愈发不稳。经常有权臣要量量皇帝的御座宽窄大小,王敦之乱直接逼死了东晋开创者司马睿,这下苏峻又要到建康城快活一把。
尽管是主弱臣强,但东晋朝廷毕竟是神州正朔,在江南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听闻苏峻反了,驻军武昌的江州刺史温峤立即吹响集结号,打算率军东下保卫建康,“温峤闻之,即欲帅众下卫建康”。
建康附近的三吴地区,即吴郡(今江苏苏州)、吴兴郡(今浙江湖州)、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也积极响应,准备带兵勤王。
三十八岁的庾亮还没到不惑之年,脑袋有些发懵,写信给温峤,“吾忧西陲,过于历阳”。历阳,说的是苏峻。西陲,指的是陶侃,就是你知道的那个陶潜陶渊明的太爷爷,这时是荆州方面军统帅,“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位高权重,兵精粮足,且据建康上游,如果与苏峻联手,顺流而下,那他庾亮只能步屈原后尘,投江喂鱼。
在执政者眼里,谋反是不需要证据的,只要有谋反的能力,就一定会有谋反的心思。而且陶侃和庾亮有过很深的私人恩怨,彼此痛恨至极。因此对庾亮而言,陶侃比苏峻更可怕,他严令温峤,“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你给我把陶侃那老小子看住了,千万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雷池由雷水汇集而成。雷水从湖北黄梅县境内发源,向东经安徽宿松县,流至望江县,积而成池,故称为雷池。此地居九江到南京的长江水道要冲,扼守黄梅、宿松、太湖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守住了雷池,确实盯紧了陶侃。可人家陶侃虽然痛恨你庾亮,但对朝廷还是忠心耿耿的,半毛钱的谋反心思都没有,顶多刚开始的时候想坐山观虎斗,等苏峻、庾亮两败俱伤后出来收拾残局。后来庾亮和温峤还是团结在以陶侃为统帅的平叛军团旗下,才最终打败苏峻的。
就这样,唯一能在苏峻马前走上几个回合的温峤军团,被庾亮严令不得越雷池一步。庾亮指挥的京师建康警备军团,哪是苏峻虎狼之师的对手,没几下就被打得作鸟兽散。
丢盔卸甲的庾亮没有办法,当初不让温峤过雷池勤王救驾,现而今只能亲自越雷池去投奔温峤。到温峤的驻地后,庾亮请陶侃出山,这才把一手惹出的乱局收拾干净。
“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句话出自哪个典故?
成语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是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其相关内容如下:1、这个成语的典故来自于东晋时期的一次战争。当时,历阳镇将苏峻叛乱,举兵进军建康,江州刺史温峤欲领兵东下,中书令庾亮恐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就是要他就待在原地别动,别陆磨越过雷池来京城。
2、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春申君的大臣,他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宰相,并且在政治上非常有才干。但是,由于他的一些错误决策,导致楚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3、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伍子胥的智者来到了楚国,他向春申君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楚国走出了困境。然而,春申君并没有采纳伍子胥的建议,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决策。最终,楚国被秦国所灭,春申君也被迫流亡他国。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犯错误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愿意改变,那么最终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并且勇于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和行为,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典故的作用和意义
1、典故是指在文学、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中广为流传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故事或事件。它们常常被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或者道德观念,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典故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通过引用典故,作家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历史、文化、传统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典故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许多典故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
3、典故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典故中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典故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在文学创作、教育传承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故蚂蚁庄园
“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句话出自东晋《报温峤书》。
雷池,古地名,现今位于安徽省望江县。东晋时置雷池,因池在雷水(今雷港)之侧而得名。庾亮《报温峤书》中的“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即源于此。
此外,据《晋书》载,庾亮时为江、荆、豫三州刺史,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城)。咸康六年(340 年) 春,庾亮因王敦死后,陶侃势力日渐扩张,对历阳(今安徽和县) 镇将苏峻进行拉拢,封苏峻为冠军将军、历阳太守,并上表朝廷准苏峻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戍卫建康(今南京)。这不仅使琅琊王氏家族的势力受到削弱,同时也使庾亮自身处于陶侃势力的威胁之中。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庾亮先后派遣两批使者,以传达款待和密谋诛叛为名,往姑孰与苏峻联络。苏峻在表面敷衍的同时,暗中纠集部属,为反叛作准备。同年五月,苏峻派其弟苏逸、部将韩晃率军攻入建康。庾亮一面派护军将军毛宝、右将军赵胤等在慈湖与叛军交战;一面派参军罐滔赴建康守卫,同时向温峤告急,请其率军协同作战。温峤得悉后即从荆州(今湖北江陵) 赴建康而来。途经牛渚时,庾亮手书一封,告诫温峤切勿越过雷池一步,以防陶侃乘虚而入。其实这是庾亮误解了陶侃。当时陶侃正准备派参军高诞往赴建康参战,但高诞深知陶侃与庾亮之间早有矛盾,加之又见亲庾亮的毛宝战败,便劝陶侃出兵建康。陶侃在内部矛盾达成一致后,亲率大军从武昌出发东征。途经雷池时,温峤派参军高诞前去迎接,并转达庾亮“切勿越过雷池一步”的告诫。陶侃怒斥高诞无礼后,命人以竹篙指江发誓:“破贼之后,方可履此”。然后领军东下。
因此,“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典故主要是源于庾亮的一个命令。
古代常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历史渊源呢?
蚂蚁庄园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的出处是庾亮的《报温峤书》。“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典故来自于东晋时期的一个故事。在公元327年,苏峻和祖约等人以杀王导和刁协为名,起兵叛乱,攻入了建康(今南京)。这时,温峤作为大将被派去北伐。但是,当他准备领兵前往保卫京都的时候,却收到了庾亮的一封信。
庾亮在信中告诉温峤: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温峤不要越过雷池一步。雷池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是保卫京都建康的第一道防线。庾亮认为温峤应该守住雷池,而不是冒险行动。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做事保守、拘泥,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它也可以指对手不敢随便来侵犯。蚂蚁庄园中的问题是问这个典故的出处,正确答案是庾亮的《报温峤书》。
这个典故背后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东晋朝廷内部的混乱和矛盾。苏峻和祖约等人以杀王导和刁协为名,起兵叛乱,攻入了建康。这说明当时朝廷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而庾亮和温峤作为朝廷的重臣,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也直接影响了朝廷的安危。
蚂蚁庄园的鸡蛋作用:
1、喂养小鸡:在蚂蚁庄园中,用户可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获取饲料,然后用这些饲料来喂养自己的小鸡。喂养小鸡可以加快小鸡的生长速度,使其更快地下蛋。而鸡蛋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捐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爱心捐赠:蚂蚁庄园的鸡蛋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捐赠。每捐赠一个鸡蛋,就可以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份爱心援助。这些援助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3、参与公益活动:蚂蚁庄园还会不定期地推出各种公益活动,用户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获取更多的饲料和鸡蛋。这些公益活动通常与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相关,例如环保、教育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用户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小鸡获取更多的饲料和鸡蛋,还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古代常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就是指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一带。“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是指不可逾越一定的范围,否则会出现危险。
原本它不是指某地有地雷,而是指不要逾越某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指的是“雷池”
为什么不要越过雷池呢?这里面有一个典故。其实“雷池”这个古地方早在1700年前的东晋就出现了,说不要“越过雷池”这句话的人叫庾亮,有人说他是庾澄庆的先祖。
庾亮是东晋时期的名士,早年他和王导兄弟共同辅佐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是东晋时期的三朝元老。他在成帝司马衍(司马睿的孙子)当政期间任中书令(皇帝的秘书)。
当时为了防备西部边境敌人的入侵,庾亮推荐温峤任江西九江都督,温峤可是东晋的名将,战功赫赫,曾平叛王墩(王导的叔伯哥哥)之乱。
温峤刚上任不久,庾亮得到情报显示,历阳太守苏峻纠集一些人企图谋反。
当时庾亮想用“调虎离山计”把苏峻调到京城为官,然后捕而杀之。庾亮自认为是妙计。但温峤提出反对意见,劝庾亮不要这样做,苏峻他不傻,这时候不会离开老巢。
庾亮执意要调苏峻进京。
结果不出温峤所料,苏峻感觉朝廷侦知了自己的动向,于是毅然起兵造反,叛军浩浩荡荡向都城南京进发。
此时九江都督温峤得到消息后,立即点齐人马准备从水路进入建康(南京)誓死保卫都城,这时中书令庾亮给温峤写了一封“800里加急”的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忧西锤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什么意思呢?庾亮说:“温将军,我担心西边边防的安全胜过于苏峻的叛乱,将军务必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也就是说庾亮要温峤“无过雷池一步”。
按后来的“事变”进展来看,庾亮让温峤“无过雷池一步”是错误的战术。
果然叛军和庾亮的守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庾亮不支失败,南京失陷,庾亮带着残兵败将投奔了温峤。
温峤没有过多责备庾亮,二人合兵一处,秣马厉兵直接杀向了叛军,庾亮奋勇当先,最终二人斩杀了苏峻,夺回了南京城。
从此以后,“无过雷池一步”慢慢演变成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句耳熟能详的成语了。
好了,关于“不越雷池一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不越雷池一步”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