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高二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
2.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3.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4.论语12章的翻译及原文
高二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
高二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如下:<论语》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1)孔子说:“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2)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3)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
(4)孔子说:“见到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就想若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才华的人,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5)孔子说:“为人过于质朴,文采不足,则显得粗野鄙陋,文采过多超过质朴,犹如史官显得浮华。文与质合理配合,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抱负远大且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我准备了关于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提供给大家参考!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论语故事
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名字很奇怪,叫宓子贱。宓子贱在鲁国的单父这个地方任职前,去拜谒孔子。孔子叮嘱他:“不要因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反而轻易否决别人,更不要轻率许人,这样容易丧失操守。”
子贱在位期间,齐国进攻鲁国,单父恰好在齐军的必经之路上。此时正值秋收,田里的麦子成熟在望,但齐军一来,粮食肯定会被敌人抢走。
单父的百姓急了,纷纷向宓子贱提议说,应该赶在齐军到来之前,发动所有人抢收麦子。因为是非常时刻,也不要管谁种谁收,谁抢到就归谁,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便宜了齐国人!但宓子贱早已拿定主意,前来请求的人都被他拒之门外。
齐军很快攻到单父,田里的麦子被他们一抢而光。
过了几天,鲁国当政的贵族季孙氏听说了这件事,大为震怒:这宓子贱怎么能把粮食拱手相让给外来侵略者呢?他亲自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可宓子贱说:“今年田里没有收成没关系,明年还可以再种再收。但如果我允许大家去抢收麦子,那么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可以不劳而获,他们会暗暗盼着明年还有这样趁火打劫的机会。这样一来,地方的民风就跟着变坏了。对于鲁国来说,一季麦子是小事,但如果让老百姓产生了靠敌人入侵而发财的念头,他们就不会拼命抵抗敌人的侵略了,这才是鲁国的大害啊!衡量了这个利害关系后,该放弃的还是一定要放弃。”
听了宓子贱的话,季孙氏惭愧地说:“我真是目光短浅,比不上宓子贱的智慧啊。”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禽虫十二章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
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
岁,验之皆信。]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
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
[齐物也。]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
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故名也,江、沱间有鱼,每游辄三,如媵随妻,
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礼云:雁兄弟行。]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
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自警也。]
阿阁鹓鸾田舍乌,妍媸贵贱两悬殊。
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
[有所感也。]
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
[有所悲也。]
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自照也。]
蠨蛸网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
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诫报也。]
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间何怨复何恩?
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
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
[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即嚼豆叶食之,多消
解。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又燕恶艾,雀欲
夺其巢,先衔一艾致其巢,辄避去,因而有之。]
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
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
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
[鹅放乳水中,不能离,群雏从而食之,皆饱而去
之。又如鱼想子,子成鱼,并皆是佛经中说。] 白居易《寒闺怨》唐诗原文及鉴赏
寒闺怨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
论语12章的翻译及原文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高中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到知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操练和复习,这样的学习不也让我感到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投到我孔门之下),我不也感到快乐吗?人家不理解我,而我并不感到愤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为别人考虑事情有没有不尽心尽力呢?我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够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教给我的知识)我有没有反复练习(操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的时候独立做事,四十岁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天意何在了(哪些事情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的时候就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超过规范)。”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复习(温习)学知识(经历过的事情)而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你如果只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定见。”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真是高尚啊,这个颜回啊。一箪(碗)米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的贵族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但是颜回也不改变他的(好学的)乐趣。真是贤德啊,我的弟子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怎样学习的人,不如那些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那些以学习为乐的人。”第二种理解:“懂得仁义的人,不如那些喜爱仁义的人;喜爱仁义的人又不如那些以施行仁义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而枕在胳膊上睡觉(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富有的生活和高贵的地位,这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可靠,也不长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多人同行,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里面。我可以选择他好的方面跟着他学,看到他不好的方面我要对照自身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站在河流的上游)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河流一样(匆忙)啊,不(遗漏)放弃任何一个白天和黑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啊,但男子汉却不可以他的改变志向啊。”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最近发生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啊。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