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下一句是千古_钟灵毓秀下一句是千古名句吗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钟灵毓秀下一句是千古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什么样的古钟四字成语
2.泉州安溪清水岩的风景名胜
3.千古名石谱新篇
4.描写徽州山水的诗句
5.《安徒生童话》中的的好句好段摘抄
6.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地
什么样的古钟四字成语
1. 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钟鼎人家 富贵宦达之家。同“钟鼎之家”。
钟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
钟鼎之家 富贵宦达之家。
钟鼓之色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钟鼓馔玉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灵毓秀 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钟漏并歇 比喻年老衰残。
钟鸣鼎列 指官高位重。同“钟鸣鼎重”。
钟鸣鼎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钟鸣鼎重 谓官高位重。
钟鸣漏尽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2. 关于钟钟的四字成语钟的四字成语 :
声如洪钟、
钟鸣鼎食、
老态龙钟、
一见钟情、
钟灵毓秀、
情有独钟、
山林钟鼎、
五鼎万钟、
盗钟掩耳、
击钟鼎食、
钟漏并歇、
山崩钟应、
胡肥钟瘦、
毁钟为铎、
以莛撞钟、
钟室之祸、
钟鼎之家、
黄钟瓦缶、
二缶钟惑、
晨钟暮鼓、
警钟长鸣、
现钟不打、
钟鸣漏尽、
年老龙钟、
龙钟潦倒、
黄钟瓦釜、
黄钟毁弃、
钟鼓馔玉、
黄钟大吕、
尧舜千钟
3. 什么名什么钟四字成语鼎食鸣钟 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暮鼓晨钟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掩耳盗钟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以莛叩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
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暮鼓朝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同“暮鼓晨钟”。声如洪钟 洪:大。
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塞耳盗钟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老迈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4. 带有“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1.钟鼎人家[ zhōng dǐng rén jia ]
释义:富贵宦达之家。同“钟鼎之家”。
出 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2.钟鼎山林 [ zhōng dǐng shān lín ]
释义:比喻富贵和隐逸。
出 处:《玉漏迟·咏杯》:“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3.钟鼓之色[ zhōng gǔ zhī sè ]
释义: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出 处:《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4.钟灵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 ]
释义:钟:凝聚,集中;毓:养育。 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出 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5.钟漏并歇 [ zhōng lòu bìng xiē ]
释义:比喻年老衰残。
出 处:唐·沈既济《枕中记》:“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
5. 古字四字成语有哪些古今中外、
古往今来、
名胜古迹、
年逾古稀、
古色古香、
亘古不变、
万古长青、
食古不化、
千古绝唱、
稀奇古怪、
千古罪人、
年近古稀、
谈古论今、
古肥今瘠、
刁钻古怪、
通达古今、
反本修古、
超今冠古、
一古脑儿、
留芳千古、
沉雄古逸、
今古奇观、
不今不古、
风流千古、
6. 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钟鼎人家 富贵宦达之家。
同“钟鼎之家”。钟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
钟鼎之家 富贵宦达之家。钟鼓之色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钟鼓馔玉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灵毓秀 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钟漏并歇 比喻年老衰残。
钟鸣鼎列 指官高位重。同“钟鸣鼎重”。
钟鸣鼎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钟鸣鼎重 谓官高位重。
钟鸣漏尽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
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泉州安溪清水岩的风景名胜
有10篇,你选吧,望及早采纳
1、
游天池
天色尚早,我们已颠簸在通往天池的路上。清晨阴冷的风夹杂着细雨向我们扑来,冷飕飕的。“七月的气温还这样冷。”我嘀咕着。“乘兴而来,却碰上这样一个倒霉的天气,真扫兴。”我禁不住打了个寒噤。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我才发现雨越来越密。群山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远处白雪皑皑的格达雪峰若隐若现,和天边联结在一起。我漫步在雨中,真想把自己融化在雪水中,渗进这片土地,永远留在这里……雨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射下来。雪峰上的白雪金光盈盈,天池中的绿水更加沉静,草尖、松针上挂着雨珠,它们好像都在为我们离去而难过,而落泪。
初到天池,巍峨的群山敞开胸怀,将碧绿的池水展现在我们眼前。郁郁葱葱的松树把腰杆挺得笔直,仿佛在夹道欢迎我们。穿红挂黄的游人们使我们眼前顿时一亮。风在松树顶歌唱,雨在池水里伴奏。看到这些,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那阴冷的感觉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雨中的天池是如此多情、如此娇娆,自己好像已是那山上的一粒石、林中的一棵松、池中的一滴水。
我沿坡轻快地蹦跳而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快而有节奏的演奏声。我循声望去,在不远处的草坪上,几个维吾尔族青年正在那儿载歌载舞。小伙子弹着冬不拉,姑娘跳着极富民族特色的舞蹈。她们的舞姿那样轻快、那样优美。我止不住也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只觉得山在回旋,水在欢笑,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舞伴。一股暖流冲进了我的心间。我爱这山,这水,这里的一切。我陶醉于其中。
开动了,望着渐渐远去的一切,我心中轻轻地呼唤:天池,我爱你!
2、
游西湖
这天是阴天,围绕西湖四周的树木在浓雾中隐约可见。远处的山都被雾笼罩了,只露出了山头。平静的湖面白茫茫的,和苍茫的天空连成一片。整个西湖显示出一种淡雅宁静的美。我此时才体会到“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这诗句把西湖景色概括得恰到好处。我兴冲冲地登上了船,游船开足马力向湖中的“三潭印月”驶去。平静的湖面掀起了欢乐的浪花,我的心情像浪花一样欢快。
船靠了岸,九曲桥迎面有一个亭子,亭子正中的石碑上刻的是乾隆皇帝的题字:三潭印月。绕过石碑,就看见湖心那三个呈葫芦形的潭。这三个潭成鼎足三角形,每个潭都有三个圆洞。据说中秋节夜晚,从潭上每个圆洞看进去,都可以看见明月。那么三个潭就有九个月亮,因此被人们称为三潭印月。
船靠岸了,我们来到了岛上的九曲桥。扶着朱红色的桥栏,边走边浏览景色。沿九曲桥前行使到题有“曲径通幽”处。小径两侧的花墙上,雕刻着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只见两只凤凰张着嘴对唱,一头大象凭着它天生的大力气在搬木头,各种石雕花草栩栩如生,竞相开放。再往那边走,就到了享有盛名的九狮石前,这是一座人工假山。人们说它像九个狮子头,我很感兴趣地找起来,果然在怪模怪样的山石中,我捕捉到了九个狮头。其中一个狮头的嘴里还含着“宝珠”呢,还有九只小狮在格斗,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九狮石啊。
阳光照在湖面上闪闪发光,像是有无数金星在闪烁。西湖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有时候也会掀起波浪,冲击岸边的石头,发出“啪”、“啪”的响声。
春天来了,湖岸边栽种的桃树开花了,柳树发芽了,西湖显得俏丽可爱。夏天到了,湖中的荷花开了,盘盘荷叶把枝枝荷花托出水面,每当雷雨过后,花上,叶上的水似颗颗透明的珠子滚来滚去,使西湖显得那样妩媚动人。到了秋天,岸边的花坛里,公园的小路旁开满了红、黄、白、紫各色的菊花,西湖显得那样多姿多彩。冬天的时候,下起雪来,房顶白了,马路也白了,西湖周围的山也白了。西湖显得更美了。
我爱家乡的西湖!
3、
游黄山
旅行家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终于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秀丽的景色。
黄山的云可真白,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长,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您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黄山可真奇,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物艳景,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峭像刀削一样;山石横亘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都让人心惊肉跳。
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的似火的枫林,山下咚咚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4、黄鹤楼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摇头晃脑地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知道了滚滚长江边立着一座千古名楼。而今,别具风貌的黄鹤楼终于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步入一楼大厅,立刻被那浓郁热烈的气氛深深吸引。高悬的六方巨型宫灯,透出温馨的橙**光晕,如置身真龙天子的庙堂;四周屏风幛曼,彩绘藻井,更衬出中间别具韵味的巨幅壁画。
画上白云袅袅,烟雾弥漫,云雾之中的黄鹤引颈展翅,神形飘逸。乘鹤而去的那位老仙人皓发百髯,吹着长笛,那份恬然那份悠然那份飘然,竟使你能听到他的长衫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竟使你能听到那清幽婉转的笛声缓缓萦绕……
二楼大厅气氛淡雅,如果说在一楼如饮醇酒,在这里则似捧一杯清茶。卷卷书法绘画,笔调清新,寓意深刻,显示着古文化的巨大魅力。
最爱那幅《霜晨月》,在薄雾冥冥的早晨,地上铺着淡淡秋霜,轻纱般的流云间竟还挂着一弯清朗的明月,这是怎样一个动人的意境啊!那月中住着嫦娥,还有可爱的小白兔和那棵幽香袭人的桂花树……每一幅作品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艺术感染力。淡淡的灯光,淡淡的墨香,给人以怎样深深的陶醉呀!
缓缓移步楼前,民族风格浓郁的牌楼挺拔兀立,气势非凡。那错落有致的亭台轩树古色古香,精巧玲珑。尤其别致的是它的题匾:“揽虹”,“嫩川”,“衡云”还有“凝翠”--哦,小小的亭,你果真能包揽得了那茫茫无际、生机盎然的绿吗?
主楼迎面一副对联实在妙极:
出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莱来眼底;
登斯楼说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字是刘海粟大师90高龄所书,苍劲雄浑而不失隽秀,透出豪爽之气,溢出由衷之情。
我迫不及待地“欲穷千里目”,顾不得三四两层,直奔顶楼而去。哦,眼前,不就是盼望已久登高远眺的那一幕景致吗?不就是想象过许多次的云雾迷离、水天一色的绝美画卷吗?滚滚长江,波光粼粼,一个声音自耳边响起,那是谁在吟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我此时心境全无李白当年那番怅然愁情。看长江大桥的雄姿,看龟山电视塔的倩影,看悠悠江水、点点帆影,看川流不息的车辆,沸腾奔走的人流,怎不叫人激动?怎不叫人心醉?哦,如果让这位绝代“诗仙”站在今日之黄鹤楼上,望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他又会怎样激情四溢,发出由衷赞美的感叹呢?凝神通思,我已深深融入这巨幅画卷之中。
多么巍峨的一座楼!加之周围小亭回廊,绿树芳草,整个群体错落跌宕而又浑然一体,显得无比雄浑而飘逸。
这仅仅是一座楼吗?那每根红柱,每角飞檐,每块石砖,分明在说:“不!那深印在人们心中的,分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多少人凭栏四顾,怀古感今,发出声声赞叹;多少人举目远眺,心驰神往,激起阵阵豪情。这只黄鹤,其实从来没有飞走过,一直在人们心中,化作一种永恒的追索与憧憬,对绵亘的历史,对美好的未来……
5、
游乐山
小时候,听妈妈说:“从前,有一个石匠,他有一位徒弟,可是他总觉得徒弟不专心,他命徒弟给他交一件像样的作品。徒弟来到一座大山上,花了好长时间刻了一尊大佛。徒儿怕师傅说他雕刻的不好,便伤心地跳到江里了。他留下的大佛,就是今日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我很想去看看。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心中梦想的世界--乐山。在山门前,我高兴得像刚喝完酒似的飘到云彩上了,漂到了梦幻世界。
进了山门,映入眼帘的是日月塔,它整体是白色的,塔尖上托着日、月两个形状,塔身有十几层,每层有六面,每层每面都有很多佛像,他们都双手合十,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面带微笑,象征着佛与日月同辉。
来到大佛湾前,这是一座环形山,在湾中,放眼望去,他坐落在连心山上,前面是释迦牟尼佛祖石像,是整块石头刻成的,山很陡,在山下是看不到佛的全身,必须上连心山。上山的台阶有一百三十九级,阶梯两旁的扶手上,有数不清的连心锁,象征人们心连心。大佛湾的两侧各有四位神仙,就是传说中的八仙,他们姿势各异,似如八仙过海,各项神通。
因为天色已晚,如果从山上看佛,会看不清楚,所以我们改乘船,从船上看佛,在江上游览乐山大佛。在这里我真的看到了像妈妈所说的那样:背靠乐山,坐在三江交汇处,用真块石头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乐山大佛,他面庞慈祥,两眼遥望着遥远的峨嵋山金顶。他是世界第一大佛,与乐山一样高。它的耳轮里好像能站两个人,双手放在膝盖上,上面能站很多人,它的脚趾甲上能放一个四方桌。这尊形态逼真、体态匀称、雕琢细腻的大佛,有一处最引人注意,佛的正中心,还有一尊佛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表示佛中有佛。我真佩服这位有如此魄力的能工巧匠雕琢出连神仙都自叹不如的大佛来,难怪那么多人前来参观。
我望着大佛,听着滔滔的江水,仿佛听见石匠还在哭泣,我想对他说:“你刻的大佛已经成为世界之最,有这么多人为你感到骄傲、自豪,你还哭什么呢?
乐山大佛,你真是一座世界遗产,我喜欢你。
6、
游颐和园
游览过北京的人,都爱提起颐和园,就像谈起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那曲折别致的假山,绿水围绕;那玲珑剔透的楼阁,耀人耳目;那青翠繁茂的树木,令人陶醉。把它比作一颗出土的明珠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如果你去游览一番,再细细咀嚼,就更会觉得这一比喻是恰到好处了。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法国有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颐和园:“----以人工叠石成小山,有高二丈至五丈者,联贯而成无数小山谷,谷之低处清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园,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树为多,真人世间之天堂。”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即使严寒的冬天,连绵不断的峰峦仍披着绿装,色浓似染,空气清新。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是的,的确是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7、游雪山
玛沁雪山,自西至北横亘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它海拔七千多米,高耸峻峭,蜿蜒起伏,终年积雪不化。
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显得神秘而不可攀。
作为雪山子孙,我很早就向往着有一天能够在它的脚下,饱览一番壮美景色。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几位同学游览了这座向往已久的雪山。
当我们乘车奔驰了两个多小时以后,玛沁雪山隐隐约约地从远处闪现了出来,又行行一个小时,雪山终于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开来:一层薄雾被阳光染成绯红,缭绕在山腰上,像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向山顶望去,雪峰银白熠熠,却不见雾的笼罩。中午时分,云消雾散了,雪山银光闪闪,像嫣然含笑的少女,显露出明眸皓齿。我们向附近的一座小山攀去。此时阳光辐射,雪峰的轮廓格外分明。层层峰峦,道道峡谷,仿佛人工雕塑的巨形花纹,冰剑似的雪峰,直插九霄。
看到这种壮美绝伦的景色,我不忍离去,于是这一夜,和几位同学在玛沁雪山下的一家牧民帐篷里住下来。
半夜,我披衣出去,夜是多么幽静,月是多么皎洁!我踱到一座小山包上,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真在这里出现了!山上皱起的冰凌像**的卷发一样,蓬松而分明,夜色如同素雅的裙子,围着朦胧入睡的"美人"。我不禁赞叹这月夜冰峰的景色,舒展了一下手臂,竟有摩天之感。美丽的雪山不是在打盹儿吗?
翌日清晨,我特地早起,沿着雨露沾湿的草地散步,想观赏一番高原日出的美景。不一会儿,太阳从东山里探出头来,附近的小河与草滩都沉在灰暗之中,而高高突起的玛沁雪山却照得一片鲜红,特别是峰顶,宛如紫红的艺术品,从淡红变成绛色,这些色彩,瞬息即变,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我凝视着,突然,东方天空泛起了一片彩霞,刚才的一切突然消失,雪山蓦地变成银白,像是晶莹的水晶塔,这就是它真实的面目 吧?
回家的路上,我留恋依依,心里一直回想着玛沁雪山的景色。虽然,我在那里只住了一夜,对玛沁雪山的感情还不够深厚;但要让我离开这个地方,就如同离开我的亲人一样。
啊,玛沁雪山!此番回去,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再次相见!
8、
游虎跑泉
我很早就想去杭州的虎跑游览了,因为听说虎跑泉素有“天下第三泉”之称,与龙井茶并称“西湖双绝”,饮誉海内外。今年暑假,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虎跑,又名“虎跑梦泉”,位于杭州西湖西南隅大慈山白鹤峰下,周围群山环峙,泉声清脆,景致怡人。相传唐朝元和年间,高僧性空(寰中)栖禅与此,苦于无水而欲他迁,忽有梦神托梦告曰:“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翌日,果见二虎跑地作泉,清泉涌出,故得此名。
一走进“虎跑”,就见一条幽静的小径直通远方。小径两边各有一条深浅各异、宽窄不一的小沟,两股清泉欢快地跳跃着。两片又高又大的枫树林用他们那粗壮的双臂将这美好的一切与我们紧紧地包围在一起。洗耳恭听,泉水叮咚的声响和林中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组成了“虎跑”的另一道风景线。
经过“禅虎”石像,我们来到“虎跑”的一个茶馆品啜香茗。大人们都说这儿的茶是用虎跑泉水泡龙井茶,这可是上好的搭配啊!“茶水到!”服务员端着一个装满茶杯的托盘来到我们的桌边。一眼看去,一杯杯茶水青纯碧绿。接过茶杯,一阵阵茶香随着轻拂飘逸的微风迎面而来。轻轻吹一口气,舔一口,甜中带苦,苦中带甜,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味……
一路走来,我们一行来到了性高的“卧处”。听说为了纪念这位高僧,工匠们特地在半山腰建造了名为“禅虎”的石像。整座石像气势恢宏,在重重叠叠石堆之中一位年过半百的和尚正闭目养神。他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横放在腹部前,双脚随意地交叉前伸,横卧在石堆间。他的身边,两只活灵活现的老虎正呼啸着向前飞奔。我忍不住要在这栩栩如生的“禅虎像”前按下快门,留下值得回味的一刻。
品完茶,我们穿过茶馆,走下十来米长的石街,还是从那条悠闲宁静的小径离开了令人流连忘返的“虎跑”。
9、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上周六我们全家将周末度的地点选在杭州,去享受一下天堂的滋味。我们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闻名中外的西湖。
船老大将两只船桨分别搁在船尾左右两边的边缘上,两手紧握着船桨的手柄,随着身子一起一伏的晃动,熟练地把船驶离了湖岸。泛舟西湖,微风轻抚,游船在湖中轻轻摇摆,好似躺在摇晃不定的摇篮之中;在加上柔柔阳光的沐浴及青青湖水的滋润,不时还有鱼儿越出水面,更让我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惬意!
不一会儿,船老大就把船划到了湖中心的“三潭映月”。远远望去,宛如三座微型的宝塔矗立在西湖中央,三座“宝塔”呈三角形状分布,与对面山上树丛中的保淑塔遥相呼应。船缓缓地驶近了“三潭映月”,仔细一瞧,呵!这哪是什么“宝塔”呀?明明是一个倒沉在西湖中的“水中鼎”露出水面的三只脚,据说中秋节时在三潭映月看月亮,能同时看见十七只月亮。听到这儿我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奇迹感到深深地自豪和骄傲。
绕过“三潭映月”,船老大将船驶回岸边,我们继续向第二景点进发了。
刚到西湖湖畔便见沿岸停泊着一艘艘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游船。手划船一字儿排开,船老大们正忙于擦洗,把整条船收拾得干干干净净的;龙船上的服务**们正在摆放着桌椅,准备迎接游客们的到来,机械船上的工人正在发动马达,准备出航。眺望远方,西湖中间荡漾着几叶小舟;一座座凸兀的峰峦包围着波光粼粼的西湖,好一个依山傍水的西子湖啊!在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引诱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和好奇,迫不及待地和小妹抢先坐上了我们租的游船。
离开西湖已经很远了,我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着西湖,她真是太美了。难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这样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0、
夏游草海
暑假,我们来到了威宁。到了威宁,当然就要去草海。草海,贵州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人们誉之为可与长白山镜泊湖媲美的高原明珠,即将呈现在眼前,真使人兴奋不已。
导游告诉我们:草海不仅以美丽多姿的湖光水色吸引游人,天然资源也极为丰富,堪称“自然科学博物馆”。
啊,美丽富饶的草海,不仅是古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珍宝。
据史料记载,草海古由四海汇成。
草海地处西凉山和大摆山之间的丘陵起伏地带。它四面翠山环抱,秀峰鹄立,雄奇苍茫的水面,烟波浩淼,浩气横空,水天一色,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我们坐在渔舟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用手在海里戏水。
渔民对我们说:“你们来早了。要是冬天来就好了。一到冬天,我们这里的水鸟很多。有时连天都给遮住了。那才叫壮观呢!”
听他这么说,我们都觉得很是可惜。这么大的草海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据《成宁县志》记载:
明洪武二十八年,诏卫兵屯田其中,乃凿中、北、南三河以灌海田千顷,随处可耕。天启王戍安效良叛八载,军民流散,河道淤塞。后收复卫城,然田卒荒废。清咸丰七年孟夏,*雨四十余昼夜,山洪暴涨,潜流水道淤塞,诸海之水汇积一片汪洋,乃成草海。”
我们一边听向导的讲解,一边放眼望去,惟见白云悠悠,草木碧绿,万顷碧波,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无怪乎前人曾以“万顷波光似洞庭”的佳句赞誉它。
这里静静的,甚至连山上的蝉鸣声也听得见。只是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层峦叠嶂在眼前一闪而过,是那碧绿翡翠,还是那绿色草坡?转眼之间,船到对岸了。
草海,自东南折向西北,紧环威宁城,水域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车出了县城,在忽弯忽直的公路上行驶。
忽然,车上有人叫了起来:“啊,草海!”
顺着她的手指方向,我看到了草海:绿莹莹的带子!车渐渐靠近了草海。
下了船,再回想刚才畅游,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趣。 .
我们又换了一艘小船,来到“云光波动处,日影浪中愁”的西海水面,一座青翠苍然的孤岛阳关山,矗立在湖光水色之中。据向导讲,阳关山又名星落岛,传说天黑之时,星星、太阳就是从这里降落的。这里宛如“蓬莱仙岛”。绿荫掩映着竹篱茅舍,星罗棋布;茂林修竹,各具情态。朝霞送千帆出海,夕辉迎千舟载归,该又是一番人间胜景。
我们的心,也如同那乘坐的一叶小舟,轻盈,畅快;我们乘着木船,来到草海南面的六桥烟柳长堤;它建于同冶年间,雄卧于鸭海和南海之间。但见这里杨柳拂波,柳荫深处,燕舞鸳游。在六洞桥上,建有古雅玲珑的望海楼。我们从绿窗回廓边走过,只见水倒映着碧瓦朱檐,妙趣横生。长堤南端有一座庙宇,宇院内外,古木参天,幽深旷寂。望海楼上四面置窗,以供游人凭栏观海;正中佛龛上,有观音塑像结跏而坐,形态文静,仪表端庄。
据向导说:每当春天来临,这里就烟柳泛绿,堤上布谷声声,景色美妙如画;而六洞桥则与烟柳堤相连,故叫六桥烟柳堤。民国初年,蔡锷(字松波)于昆明誓师讨袁,一部途经威宁,曾于堤前检阅讨袁将士,故草海又易名“松波湖”。
我们游览了草海,就要离开这里了。这真是“一瞬追回千万年,琳琅满目太留恋”。
坐在船上,看着船在夕照中向归途驶去,我们都沉浸在甜美的回味中。
千古名石谱新篇
清水岩,钟灵毓秀,宛如天仙,自古至今是朝圣、旅游的洞天福地。这里山水景观绚丽多姿,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岩石嶙峋,千姿万象,如狮如虎,似人似物,无不神肖神似;云雾婀娜,妙趣横生,时而来去匆匆,时而含情脉脉。名胜古迹,古建筑,摩崖石刻,与山名山势甚相契合;幽亭曲榭,因朝圣揽胜而立;古今诗联,意蕴浓郁。经调查,现存的文物古迹有66处,其中宋代有29处,元代的1处,明代的8处,清代的5处,已湮没的16处,风物景观23处。当今,美妙蓬莱,人间仙境。高殿耸然,亭榭错杂,清山绿水风光好,引来一拔一拔的香客虔诚、游客欢笑。 蓬莱仙山为清水岩主体景区,主峰海拔767米,是清水岩的第一高峰。蓬莱峰北面植被茂密且分布着众多景点,自然和人文景观价值较高,南面山势较陡,散布形态各异的岩石。山顶目前建有一座电视转播塔和一座移动信号发射塔。站在山顶上整个蓬莱镇区尽收眼底,兰溪从景区东面蜿蜒直至远方,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春晨灵雾
清水岩上天气变化无常,晴雨不定,云雾缭绕。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日,仪式。相传:当天凌晨,由山下仰望清水岩,如果雾罩峰顶兆示顶庵堂拈得大旗,雾围峰中兆示中庵堂拈得大旗,雾漫山麓平原兆示下庵堂拈得大旗。年年如是,灵应异常。
岫谷龙嘘
岩东试剑石下,一股嶙峋耸拔的险崖,若隐若现在森郁的岫松之间,每当晨昏,轻烟缕缕,雾气腾腾,恍若龙嘘成云,盘绕于峦岫壑谷,展播于极顶,巅峰云笠,更为奇观。
雾海浮嶂
春深夏秋之晨,立于清水山庄廊上,展目一望,缭绕薄雾,弥漫眼前。一到朝阳初露,八面四周,远嶂渐现,如浮仙山。山下余雾,泛泛荡荡,恍如仙境。
双溪跃月
岩后东北隅新建凉亭处,夏秋月夜,游人憩凉亭,瞰湖头溪、蓬莱溪两川汇合处,月影在两溪间晃动,浮光跃金。 三忠庙
始建无考。据民间相传,三忠庙原址在今法门内近小池之处,前曾挖出覆盆式的柱础石,并于岩坑边挖到古时砌叠有序的阶石,即当年张岩之故址。岩祀张巡为首,故曰张岩。宋元丰年间,祖师于张岩之侧营造清水岩,而将张岩迁在觉亭仑,并名为“三忠庙”,即今“枝枝朝北” 古樟树旁。据旧《岩志》载:“庙在觉亭之外,祀唐宋三忠臣”。
历代相传,庙原祀张巡、许远和伍子胥。后明太祖朱元璋将伍子胥请出,将岳飞请入。从此,“天下”的“三忠庙”祀张巡、许远、岳飞。清光绪戊子年杨凌版《清水岩志略》载:“岩有三忠庙,祀宋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也。”不知何时,庙中增祀关羽,虽名“三忠庙”,实祀四位忠臣英灵。
自古迄今,清水岩寺“佛生日”,“开香”之日下夜,和尚列队从祖师中殿随旗鼓及三庵堂三头人,三支“都会枪”到“三忠庙”恭请“三忠火”。1988年,华侨周玉明、卓进卿、柯金凤等十四人捐资重建“三忠庙”,重檐歇山式构筑,坐向乙辛辰戊。庙前立置石狮,更显庙堂庄重典雅
庙前石狮一对,为光绪年间(1875-1908年)东溪侨商陈天常募献,原置于祖殿岩庭,因石狮较小,于一九八八年移置于三忠庙前。
护界宫
宫在岩下北坡、古道曲绕、路侧一坦处,宫始建于宋,内供奉“护界将军”、左“千里眼”、右“顺风耳”三神。千百年来,屡损屡修,屡塌屡建。1988年农历十月初九日,台北龙泉岩祖师信众一行62人到岩进香,捐资重建。宫前对联:“千里眼瞻是非世态,顺风耳辩善恶心声。”系刘坤贞撰,王爱琛书。
半岭亭
旧志载:祖师营筑岩寺后,即在半岭筑亭,供游客小憇,名曰半岭亭。亭较为简陋,多次崩塌,屡经修建重建。民国十五年(1936年)重建;1956年重修。1986年改建,亭为琉璃屋盖,条石重檐赭壁。
纶音坛(石柜坛)
纶音坛,俗称“石柜坛”,在觉亭对面、“六老同游”碑之后。据坛左边垛阴刻记载,坛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也就是岩寺火灾之后,经岩住僧一果、崇远师徒重建岩宇后的文物。坛总高3.30米,主体为一大石柜,柜上有一石塔,塔高2.20米,塔台高1.10米,宽1.38米,浮雕着翔龙和“皇帝诰命”及“敕赐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的阴刻篆字。石柜高2.75米,宽6.11米,厚2.50米。正面记载清水祖师四次荣受宋廷敕封的纶音牒文,左边垛阴刻元延祐年间岩宇重建的记事。
清水法门
清水法门为旧时岩寺山门。内供奉赵、王、苏、李四大将,乃岩寺护法神。法门前石柱刻联一对:“众山旋绕朝清水,四将庄严护法门”。 门额一匾,刻“清水法门”四字,颜体楷书;款识:“辛酉年夏日启谟白鸿”。(注:白鸿,字启谟)
觉 亭
觉亭为“枝枝朝北”古樟所荫,本是小茶棚,明万历辛丑(1601)年,邑令廖同春倡修改建,并取“逊惺转念,一觉即是”之义而命名为“觉亭”,意在警醒世之迷者也。清道光、光绪年间曾先后重修,民国十五年(1926)再修;一九四九年后坍净,一九八一年,由华侨刘发炎捐资重建。式样依旧,采钢筋混水泥构筑,亭四周石栏环护,仿木斗拱,重叠回护。亭四周阴翳郁郁,俯瞰横眺,凡陵麓之变幻,溪涧之浮沉,俱在眼底。游客一路贯穿林荫,到此一觉,真乃“禅林第一关”。
觉亭今尚存旧联三对,其中门联一对:“貤封宋基室,膜拜仰真人”。石柱联两对 “梦觉无双路,禅林第一关”、“客插尘中脚,人昂天外头”。
祈雨台
台在岩后一里许之山头。传祖师当年在此筑台祈雨,旁有雷公电母两石,均已被毁。为再现祖师“天人合一,人定胜天”的理念与及“法雨花天,得力在是”的灵应,2003年,港胞林树哲先生等捐资50万元,在原址上重建祈雨台。
重建的“祖师祈雨台”总平面尺寸约39.00×43.50米,占地1696.50m2;法台平面尺寸12.00×12.00米,面积144.00 m2;台高分别为4.95米、1.95米、1.35米,总高度8.25米。主体为岩石承重结构。外观为石结构城墙式高台,台墙为仿古花岗石墙;台上石雕龙望柱四根。整个外观,远看高台雄伟壮观粗犷,近观须弥座及龙望柱小巧玲珑、工艺精细。高台上的双祭台及祭台的八角形意含上天廿八宿;方形的法台、台中的圆圈意含天地方圆;总三个台,意含三重天;高台计三十三个台阶意含佛教三十三天;十二根石柱意含一年十二个月;四根龙望柱意含一年四个季节。
“祈雨台”三字石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艺题。
清水山门
1988年秋,清水山门建立于鹤前大桥头上岩的入口处。门坊的正中门高5.50米,宽4.00米,左右边门各高5.00米,宽1.80米,原盖琉璃瓦,飞檐出水,总高8.00米。石坊刻着中国佛学院教授、书法家虞愚先生题写的《清水岩》牌额和“拜参千佛坐;同享十方春”的对联。坊上边柱镌刻楷写的“拓建柏油公路芳名”系泉州王爱琛所书。今清水山门,庄严肃穆,堂皇矗立。 真空宝塔
清水祖师圆寂后,乡人将其舍利葬于殿后,筑塔覆亭于其上,名曰“真空塔”,是喻祖师圆寂时已了悟真空、得道成佛。塔高2.30米,底座六角形,每角边长0.70米。中圆股,围1.60米,高0.48米;顶莲瓣,围2.00米,高0.20米;下莲瓣,围2.35米,高0.20米;桔瓣,围2.00米,高0.20米;六翘角塔盖高0.20米,塔尖0.40米。宋嘉定四年(1211年),长泰县令、邑人余克济撰《真空宝塔记》。
1988年冬,华侨柯长义夫妇和廖荣业夫妇捐资重建“真空宝塔”亭。亭高10.00米,亭内四方柱各高3.05米,柱径0.36米×0.36米,横梁各0.36米×0.36米,三挺构筑,上挺高1.10米,中挺高1.30米。沿亭的阶石及周围浮雕,系菲侨蔡清洗先生等40余人捐建。“真空塔亭”4字行体,系厦门李跃年所书。
杨道塔
塔在海会院右侧,是杨道圆寂后的葬塔,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塔原无文字,僧礼钵查勘后,于塔圆股上阴刻“宋杨道先祖塔”六字。杨道,清水祖师大弟子,相传曾于祖师生前受邀住持平和三平寺,祖师圆寂前召回,接受衣钵。1997年,归侨刘金玉女士捐资重修。
西竺墓
墓在在老寮外,葬西竺公。明万历间,岩西轩派第三代僧西竺公,住持清水岩有年,曾任安溪县僧会司。历版的安溪县志都在僧会司职位上注空缺字样,而岩志可补县志之不足。可见西竺在当时的宗教界处于权威地位。圆寂后,墓在老寮映月池处。乾隆二十六年,邑令宋应麟清岩界时立碑。
普同塔
塔在智慧墓塔与礼钵塔墓中间,原系三合土灰构筑。系明代住僧共葬一区之所。从何年起,未有明记。至1966年废。
清比丘先祖墓
清代文物古迹。清乾隆年间,释泽峰住持岩寺,在觉路顶、罗汉松外之处,筑此僧坟。年久碑失坟坏,仅留坟桌和拱手等。1985年,从其坟桌麒麟处,细辨字刻,系泽峰为前众僧所筑之坟,后立“比丘”石碑留念。
智慧僧塔
清代文物古迹。智慧,俗名“呙公”。清同治十年(1871年)住岩,光绪年间(1875-1908年)住持清水岩。素行清高,筹修岩寺,颇著功迹,收录弟子70多人,分布远近。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岩圆寂,坟塔筑于三忠庙外,今祖师文化长廊中段之横路顶,立有碑石。
礼钵僧塔
1941年,僧礼钵住持清水岩。自宋至民国,历经千年风雨的清水岩,僧礼钵清贫奉佛,率徒鼎力筹资修缮,恢复寺貌,事迹甚丰。1957年,僧礼钵在岩圆寂,葬于清水岩山庄后横路顶。1966年,由徒将其骨骸迁移于清风洞埋葬。1983年秋,又迁回原葬地,筑塔纪念,塔前竖石经幢一对。 出米石
宋代文物古迹。为一巨石,突兀立于弘法道场往海会院路旁(旧时老寮处),石无所依,上以楷书镌刻:“头陀应员等开垦蔬园十馀丘,无水灌溉,于咸淳丙寅春,佛旨出泉,引为万年清润者。”共33字。石刻版幅:宽0.85米,高1.22米。旧志载:“石在觉亭外路下,宋淳熙间,开辟蔬园,无水可灌,一日佛指而杖之,水即流出,混混不竭。噫,自无造有,是亦大师之显化灵迹也。勒之日出水石,至今犹令人赏奇观焉。俗称出米石者,据闽中摭闻所载,谓石隙出米以饷工,工竣而米竭云。”
又传,每遇旱时,清水祖师即立石上为民祷雨,得沛甘霖。既有水,农田可播,亦即有米,故又称“出米石”。岩宇昊天口一幅篆书对联:“馈贫粮聚岩前米,济世恩深钵底龙”。是前贤施芳胜对出水石的写照。
至今,石的半腰间的孔隙中,长年尚有积水,但无溢出。石刻“咸淳”,旧志载“淳熙”,究竟石“出水”于何时,待考。
裂 竹
法门外翠竹丛下崖石上阴刻隶书“裂竹”两字。字径高0.8米,宽0.50米。
龙 渊
在方鉴塘下,深渊壑谷之处。从浮杉池的方井中,钻越隧洞,即见两石相撑,跨山涧拱立,水从两石间注出,汩汩有声,上下四周,森荫密遮,凉沁入脾。涧崖壁上篆体阴刻“灵渊”两字,字径0.7米见方,未标何人何时所书。传说,古时,信众祷雨,汲回涧渊之水,可得滂沱。
洗 心
护界宫内,森郁迂回的曲径崖壁上,阴刻行书“洗心”两字,字径0.70米见方,未落款。是处,林阴古道,泉水淙淙,如洗尘心,如涤俗秽。置此其间,无不神怡。
六老同游
明代文物古迹。碑在觉亭对面、纶音坛之前的摩崖石上,阴刻楷书:“万历戊戌冬十月,晋江庄国祯、林云程、黄凤翔、林乔相,南安欧阳模,安溪詹仰庇同游此。”共字三十四字,摩崖版幅高2.25米,宽0.98米。六老相邀同游清水岩,咏诗题刻,成为千古佳话。
曲水流觞
明代文物古迹。碑在方鉴塘之左、旧迹清珠帘之外,其处削壁千仞,上镌刻着:“万历辛丑春日,建觉亭,开觉路,引水流觞,共醉千仞冈头。清溪令廖同春偕邑士绅李椿、詹仰宪。”镌版高2.60米,宽0.74米。
功德林
明代文物古迹。碑在蓬莱坊故址间的摩崖上,竖书阴楷“功德林”3字,字径各0.33米见方,版高1.18米,宽0.53米。署款:“万历辛丑里人□佳喜舍”字样。款中□字被凿,已无考。
喜舍缘银
清代文物古迹。碑在觉亭内、“功德林”对面的岩石上,楷书阴刻:“漳州府龙溪县廿七都池宅社龙池宫林众弟子,喜舍缘银五十两,内三十四两买起崇善里岩山土名深内租佃一十五栳,配民米一斗四升,付清水岩东西住僧收管,历年以为祖师佛前香灯之资,其余银系修理岩宇,立石为记。溪头柯士□,喜舍佃租一栳。”
石刻版幅0.54米,高0.80米。
又于杨道塔路下石上刻:“漳州龙溪县龙池官,喜舍田园路顶及路下二斗,租六栳,敬奉清水寺。道光已亥年立。”
人间天上
民国时期文物古迹。碑在清水岩寺左崖石壁上,阴刻着颜楷“人间天上”四字,字径约1米见方。上款“清水岩”,下款“益阳王道纯”。王道纯,1946年安溪县县长,来岩览胜留题。
佛字石刻
在祖师殿后,狮猴崖壁,阴镌行书,字径2.20米×1.70米, 1948年为主持僧礼钵所书。
鬼洞
鬼洞右边石壁上镌刻着“鬼洞”两字行楷,字径各1.30米见方,为书法家王爱琛书。
梁披云石刻
鬼洞左侧巨石崖壁上,镌刻 “魔氛一扫,清水如来”八字行书,为著名诗人、书法家梁披云所书。
曲径
碑在方鉴塘内峭壁间,阴刻“曲径”。款识:“觉路通寺内,原道较狭,不适优游,旅星侨胞柯保安先生,捐资增辟此路,曲径通幽。岁次丙寅荔月立”。版幅:高0.77米,宽0.65米,为王爱琛书。
试剑石
岩宇之左,有座“削”半的岩石。相传,当年祖师与山鬼试剑比法,被削去的巉石。“试剑石”3字,阴刻行书,字径高2.20米,宽2.05米,1987冬为仙游书法家郑良怀所书。民国时期,漳平知事刘维立题诗:
蓬莱仙境
清水岩,素有“蓬莱仙境”之美誉。1991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蓬莱仙境”四字赠送清水岩,现勒刻于海会院后之石峰,字径各二米见方。
公寿题刻
碑在海会院后石径上侧巨石上,与“清水灵岩”碑相邻。草书阴刻:“紫气东来冲云天,爆竹声声迎新年,壬林欢饮申江酒,碑林喜见清水岩”。下款:“清水碑林留念 公寿于神墨碑林。”版幅高3.20米,宽1.80米。
清水灵岩
碑在海会院后石径上侧巨石上,行书阴刻“清水灵岩”,版幅高4.00米,宽3.00米。为上海书法家任政七十六高龄时书。
王一琴题刻
碑在九曲十八洞西侧之崖石上,版幅巨大,行草书体,阴刻:“名山胜景,气势壮观”。为书法家王一琴所书。
幽 静
碑在望云亭后边之岩石上,楷书阴刻“幽静”二字,上款“清水岩”,下款:“星洲柯贤树伯丘书。”版高1.20米,宽1.00米。柯贤树(1893-1980年)原籍福建安溪蓬莱镇蓬溪村,曾任新加坡安溪会馆第十九届至第二十二届常务主席。
清 水
书法碑刻,碑在浮杉池旁,与“曲径”碑相邻,隶书,字径高0.35米,宽0.50米,无款识。 枝枝朝北
枝枝朝北千年古樟在蓬山主峰中仑、觉亭之畔,耸天雄踞。此樟相传为祖师手植,树高31米,围6.90米,主干劲直,而枝叶均迂回北拂,故得名“枝枝朝北”,为清水古地一大奇观。朝北古樟颇具灵性,其北拱之枝叶回护三忠庙,似以表证“三忠”向北之耿耿忠心。又传,祖师家乡永春在岩之北,此树枝技北向,表达了祖师的思乡之情。
另据旧志载,昔有官府派人到岩,欲砍此樟造船,岩寺住僧极力劝阻不止,匠人动斧,差人七孔鲜血,匠亦自伤其足,始知乃神树也。
罗汉松
树在觉路之上,近“圣泉”处,与祖殿隔路相望。旧志载:“此松祖师手植也。松枝向殿前,老树横枝,至径直上,不敢侵径,旱时吐雾生烟,七百余年,不改其柯,枝枝朝佛焉。”传此树每年长三寸、遇雷电则矮三分,今树高13.00米,围1.33米。
母子树
真空塔亭左边顶上,有古樟一株,早以断尾梢。树外围6.60米,高10.00米。树心空洞,圆心直径1.86米,数人可围坐树中,仰望天空,甚为奇观。古樟树离地1.40米的皮层处,长出樟树一株,俗称“母子树”。今树围0.66米,高9.60米,枝叶扶疏,长势良好。树左离地4.00处,又抽发出幼树一株,生机旺盛,煞是好看。
千年古藤
“裂竹”之外有一古藤缠绕而横于路之上方,凡入寺岩必经其下而过。此藤名厚果崖豆藤,缠绕绵延不知几里,已被列入福建树木奇观。
裂竹
明代文物古迹。法门外的崖石旁,有翠竹一丛,翠竹丛下崖石上阴刻隶书“裂竹”两字。字径高0.8米,宽0.50米。传说,有孕妇到岩将娩,依麻竹坐下生婴儿,而竹破裂揽护妇孩,日后此孩科举有名。
别有天
一老樟树,在觉路中段,破觉路之面而直上,树龄古老,树高参天,枝枝亦朝北,似朝北古樟之兄弟树。树心已中空大半,游人将头伸入其中仰望,有二洞眼可望苍天,别有一番情趣。民间尚有传说,此树心原藏有巨莽一条,性情温顺,每逢雨则出洞捕食山鼠充饥,而从不伤人。
古木新装
觉路之下、杉木林中,有一参天古榆,弯曲别致,历尽苍桑,其腰身之上寄长榕树一株,
梅园
觉路之上一小园,植有寒梅数株,冬春之际,繁花盛开,如白雪压枝,别有情致。寒风飘逸,暗香扑鼻,沁人心脾。
圣泉
泉在“曲水流觞”外,泉自石出,秋冬不涸,味清且冽,为宋代古迹。旧志陈希实在《圣泉序》称:“正出曰泉,通明曰圣,亦以见大师谦让通灵之意。”游人到此,饮之清心,沐之祛秽,瓶装带回喷洒庭院,用以驱灾凝祥。
方鉴塘
俗称“浮杉池”,塘在灵渊之上,法门之前。原系方沼塘,涧泉汇注,水清可鉴。昔时历经整修,以禳火灾。“方鉴塘”取天光云影之意,喻池水之清澈。明廖令曾在塘石之上,镌“泉石盟”三字,后塘废,字失。1947年,岩崖迸趵,塘受山洪冲坏,僧礼钵略加整修。1985年,添置“荷蛙”、“跃鲤”、“游虾”、“寿龟”等石雕喷泉。塘中立有观音圣像,正对觉路,笑迎众诣岩礼佛之客。塘四周崖壁仞立,林荫泉盛,意境清幽。 狮喉
为一天然天然大石磡,在清水祖殿祖师座后,磡连顶殿。磡洞中可容数十人,洞内有孔穴,圆口径0.60米,长年细水滴润,微风徐徐,如喉喘气,雅称“狮喉”。此处为祖师当年修炼及坐化处。传在此祈愿,灵验无比。
火化台
宋代文物古迹。台在弘法道场清水祖师造像之左,为一块大石与数块小石累堆而成,似台似坟,据传乃当年祖师示寂火化之处,亦为历代住岩僧众圆寂火化之所。
石 船
石在护界宫外、古道一侧,乃巨石一块,状如起锚行驰的船舶,甚为奇观。
石蒸笼
石在护界宫右侧后方、石船对面的山坡上,为层叠奇石,形似上下两层的蒸笼,矗立在森郁林中,若隐若现,煞是好看。
小鬼弄金狮
石在石蒸笼仑下、清水古道之侧,旧迹四洲佛近处,为两挺立奇石,一似金狮,一如小鬼,二石互为戏弄,神肖神似,俗称“小鬼戏金狮”。
仙脚迹石
石在北坡四洲佛附近、古道之旁,方形,石上有足趾头、足腕等痕迹,古称“仙脚迹石”。
丹 臼
石在半岭亭仑顶的山坳之间,崖石一窟,称为“丹臼”。传说,当年清水祖师常在此舂炼丹药,留有余香,猛虎常来舔舐成窟,贮水不干。
药 砧
石在半岭亭边,状如棋盘,俗称“药砧”,是当年祖师采捣草药之处。
袈裟石
石在半岭亭西侧路坡间。传祖师当年外出回岩,常在此石稍坐憩息,身上袈裟,影入石中,而显“田”字的袈裟纹于石上,故称“袈裟石”。
无字天碑
岩顶峰有一巨大巉石,状如石碑,挺于石上,混沌迷糊,并有蝌蚪文字,甚为奇特。
石 笋
石在岩主峰西南斜坡间,拔地屹立,嶙峋直挺,高14米,俨若天柱,势干青云,称为“石笋”,是岩石中千姿百态之独特者。跨越石顶,俯瞰坡下,顿感昏眩。
神移石故迹
1947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天空乌云浓得化不开,狂风大作,雨猛烈得没章法,肆虐的山洪袭击岩寺。顷刻间,殿左危崖上,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巨石翻滚直下,飞越寺顶,不偏不倚,坠落殿左天井正中,寺瓦无损,殿墙无碍,人称“神移石”。僧礼钵聘匠劈石,充修殿墙。
鬼 洞
在岩宇护楼后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岩石上有阴文“鬼洞”行楷两字,传说清水祖师曾施法力将鬼怪幽禁于此,以免伤害百性。
九曲十八洞
海会院顶坡的陡崖间,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有的伏如猛虎,有的卧如巨犀,有的利若刀锋,有的植如柱笏等不可胜计。犬牙交错,迂回展曲,构成了十八个“洞天”,斜贯相连。洞口荆榛阴翳,洞中阴凉幽静,入其境,别有一番情趣。兼之峰高露多,岚潮气湿,虽在暑夏,洞石尚甚润滑,林涛飘漾,沁入心胸,真有慧风心中漫,浮云足下生之感,令人流连忘返!
一线天
浮杉池之上。石径曲折,两侧壁立,行走其间,举头仰望,天犹一线。 岩图碑
碑在纶音坛后之亭内,系两石合拢之浮雕。碑高2.9米,宽0.98米,厚0.15米。正面上额篆刻“岩图”二字,字下浮雕刻载宋代清水岩的殿阁、亭台、山门、舍利塔、道路等,并附有当时岩宇详细的建筑度数,是全国罕见的珍贵碑刻。
旧志载:住持僧惠清开始恢广殿宇,后于景炎丁丑年(1277年)间火灾,岩宇为圩。后再由住持僧一果、崇远师徒重建完善,是南宋时代的遗物。1987年,华侨林东茂、刘文察两位先生捐资修建护碑亭,重檐式构筑,覆护着岩图碑。亭高6.60米,磨光六角石柱各高2.80米,横梁各0.45米。
佛国碑
旧志载,佛国碑为岩寺界碑。碑上“佛国”二字相传为祖师手书,原有两碑。其中一块今立于清水岩西麓、彭格村路旁山坡间。碑背面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传为宋朱熹所书。另一块立于鹤前村头供埕的坡麓间,1966年被毁,1987年重立,字迹已失原貎。
“东土如来”题匾
明末弘光年间,邑令周宗壁为赞誉祖师,手书“东土如来”四字,立木匾一方,悬于殿额。字径各高0.60米,宽0.50米。匾长2.70米,宽0.95米。
新立匾额
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立悬于祖师殿梁上的匾额“万家生佛”,和临摹于弘一法师的“慧光普照”、“万古英灵”、“感应”、“清水佑民”、“清水有灵”等。
描写徽州山水的诗句
——话说江苏观赏石New page in the eternal well-known stones
—The tales on the visual stones of Jiang Su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观赏石名石荟萃,石文化源远流长。
“天赐国宝”雨花石
被誉为“天赐国宝”、“东方明珠”的雨花石,久负盛名,千古流芳。早在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居住在南京鼓楼冈的原始先民们,就把自然界的雨花石当作审美物了,考古工作者曾在鼓楼冈北阴阳营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70多枚雨花石。进入文明社会后,雨花石作为文化载体和审美对象,春秋时孔子的《尚书》、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清代孔尚任的《六合石子》,以及民国时王猩酋的《雨花石子记》、张轮远的《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等,古往今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雨花石文化。特别是明万历年间,以米万钟为首的一批文人雅士,为雨花石著文、立谱、咏诗、绘画、收藏、办展,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雨花石文化热。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又掀起了第二次雨花石热,成立了雨花石协会和雨花石文化研究所,建立起了雨花石博物馆,出版了《雨花石珍品集》、《雨花石鉴赏》、《雨花石谱》等书,发行了《雨花石》**和多媒体光盘、《雨花石》电话磁卡,举办了“雨花石艺术节”、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雨花石展”和雨花石学术研讨会等。“雨花文化”、“雨花艺术”、“雨花六美”、“雨花三胜”、“雨花十德”、“雨花精神”已深入人心。其中《雨花石珍品集》和《雨花石》**,已由文化部发往驻外使领馆,雨化石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向各国人民展示雨花石之美。
名称足球
名称大将军
“天下第一”灵璧石
《云林石谱》收入116种观赏石,灵璧石名列第一。清代乾隆皇帝御题“天下第一石”,灵璧石享誉中外。灵璧石主产地在安徽省灵璧县,但在历史上灵璧曾属江苏省徐州市辖区,如今与灵璧县接壤的徐州市铜山县也产有灵璧石。灵璧石不仅是安徽省、也是江苏省的名石之一。在江苏省徐州市等地,收藏和研究灵璧石巳成风气,徐州市建有灵璧石馆、灵璧石市场;徐州市石文化研究会,编辑并出版了大型资料性书籍《中国灵璧石谱》,将灵璧石分成52类,为灵璧石建立了“档案”;张训彩将军的《中国灵璧石》,论述了灵璧石的地质成因、文化历史和审美特征。
“瘦皱漏透”太湖石
太湖石产于江苏省太湖地区,久负盛名。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记》记述了丞相牛奇章收藏的太湖石,惊叹“富哉石乎”。描述了太湖石的各种形态之美。宋代赏石大家米芾总结出太湖石“瘦、皱、漏、透”审美特征,赏石四字诀亦成为当今赏石审美的标准之一。北宋末年的“花石纲”事件,使太湖石散落苏南、南京、北京等地,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苏州十中校园的“瑞云峰”、南京瞻园的“倚云峰”、南京玄武湖公园的“童子拜观音”、北京中山公园的“青莲朵”,等等。太湖石是庭院陈设和园苑布景的主要观赏石种。如今,南京地区也发现太湖石,而且有**、紫色和白色多种,并已享誉石界。
“钟灵毓秀”栖霞石
栖霞石是产于南京地区古老而又新兴的石种,明代《素园石谱·栖霞石》云:“至正间,钱惟善先生游江左获奇石,峰峦秀润,上有古篆文曰‘栖霞’,心异之,作供几上,每神游其间,便有世外之想。”至正,元顺帝年号,始于公元1341年,也就是说,距今655年前栖霞石就闻名于世了。栖霞石以造型石为主,石质坚硬黝黑,古朴典雅。有的峰峦叠嶂,嶙峋俏丽;有的凌空倒挂,峰回路转;有的清润秀丽,扣之如磬,正如古诗所云:“九华烟霞,五老冰,缥缈飞来,幻形峨”。一经问世,就受到爱石者青睐。栖霞石中还有太湖石、钟乳石、锦纹石、生物化石等石种。在观赏石界闻名遐迩的“春蚕”,就是栖霞石。
“白璧无瑕”昆山石
昆山石又名昆石,产于江苏省昆山市,也是我国名石之一。《云林石谱》记有“昆山石”词条。自宋以来,几乎历代文人雅士都有诗文颂之,宋代诗人曾几的《乞昆石》、陆游的《昆山石》,元代张雨的《得昆山石》,清代归庄的《昆山石歌》等。如今,在昆山市亭林公园里,还保留有明代的昆山石珍品,一为“春云出岫”,一为“秋水横波”,均1米多高,窍孔遍布,玲珑剔透。
昆山石约有十多个品种,如鸡骨峰、胡桃峰、杨梅峰、雪花峰、石膏峰等。鸡骨峰薄如鸡骨而又坚韧交错;杨梅峰如粒粒杨梅,晶莹欲滴;雪花峰如雪花一样,纤细灵巧;海蜇峰如海蜇一样,层层叠叠,宛如天书。昆山石以“峰”相区别,这个“峰”不同于山形石的“山峰”,而是以像什么为特征的。于细微处见奇妙,这也许是昆山石独具魅力的“个性美”吧。
名称阿诗玛
雨石
名称烟雨楼台
名称奥运圣火
名称通灵翡翠
名称舞动的北京
名称神马渡江
名称雨花魂
名称虎跑泉
名称生命
名称古梅
名称蓬莱仙境
名称猴子观海
名称石上“石”
名称撒切尔夫人
名称NBA公牛队队徽
名称外婆
名称福娃庆奥运
名称天池吟春
名称天降花雨
雨石
名称荷塘月色
名称伊丽莎白
名称奥运火炬
名称玉兰盛开
名称顽绿
名称辟邪
名称佛
名称校长
名称卧虎
名称东方维纳斯
名称双鳄嬉戏
名称雁归来
名称风骨
名称无题
名称风雨玲珑
名称仰天长啸
《安徒生童话》中的的好句好段摘抄
1. 关于描写徽州的诗句(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关于描写徽州的诗句(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1.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游黄山白岳不果》是明代汤显祖的一首诗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释:
①乏绝:潦倒,困穷。
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没着落,休啥闲哦。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复出的机会,而这机会应该还是寄托在许国身上。
万历十九年(1591),许国就已退休回徽州歙县故里。只要看如今还矗立在歙县古城内的许国八脚牌坊,就知道许国当年在朝廷的身价地位。虽然退了休,但许国既曾是皇帝的老师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荐,汤显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汤显祖的友人吴序当是劝汤显祖到徽州去晋见许国,以消除隔阂,重修师生之谊,只要许国肯对皇帝说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的困境。诗句“黄白”,明指黄山、白岳(齐云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
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其黄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
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这也许还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又有啥关系呢?汤显祖那时被建议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许国也,仙道者齐云山也,而最现实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风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因此,这首诗如被理解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就大错特错。
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痴绝处”改为“一生痛绝处”,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这可不是我改的,见于北京大学校友网署名文章《数学泰斗江泽涵》,其原文是“大戏剧家汤显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
这“痛”似乎是因为没有做梦到过徽州而来的,殊不知汤显祖后半生之痛来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话,他应该会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结尾两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显祖先生生不逢时也。
不过,原来徽州治下婺源终于划在汤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许算是对误解的补偿。
扩展资料:
《游黄山白岳不果》,诗题中的“白岳”,指的是休宁齐云山。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又与黄山并称“黄山白岳”。汤显祖在诗作中,“黄山白岳”便简作“黄白”。全诗四句,其实是写“因果”。即前两句写原因,后两句写结果。
全诗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后人看重的后两句。从诗人的经历和品格来讲,这首诗既不是歌颂“黄白”景色的美丽,也不是表达向往去徽州,而是发出一生的感慨。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朋友多次相邀劝告,希望他到徽州求得发达的机会,然而却都未成行。
诗句中的“黄白”,明指黄山、白岳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无论是何因使其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要到黄山、白岳山间的徽州去。
这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也无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肯低头求人的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参考资料:
2.关于“水墨徽州”的诗词都有哪些
1、《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明代汤显祖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译文:沿着黄河长江之类的富饶之地旅游才能看到富丽堂皇的景象,一生吃痴到绝处,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
2、《徽州》——宋代赵师秀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译文:山围绕着清溪,清溪水环绕着城,白云和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只能目视,却不可附于丹青之上。各个地方的楼台都隐藏着郊野的景色,朗朗书声伴着星星灯火徘徊在静谧之中。
3、《夜泊屯溪记》现代郁达夫
新安江水碧悠悠, 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 断肠春色似扬州。
译文:新安江水澄澈碧透,悠然地向东流去,两岸的乡村人家就像散落飘浮在水上的小舟,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这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新安江,宛若仙境,可与那令人赞不绝口的水乡扬州相比美。
4、《新安滩》——清代黄景仁
一滩复一滩,三百六十滩。
一滩高十丈,新安在天上。
译文:新安江内一滩又一滩,经过一滩好象增高十丈。要经过三百六十滩,那就是三千六百丈。那么,它的发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5、《小桃源》——唐代李白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译文:皖南黟县乡村山水,犹如世外桃源,风景优美,山水景物可达百里。有好多有灵性的花草树木,人们都崇尚古风。集市很早就散了,夜里的山就冷冷清清的了。
3.徽州诗词名句
(第一首)
屹立牌坊几百年,重重困扰似云烟。
才疏或可争高位,德浅焉能做大贤。
许相谋朝留壮举,徽商济世得升迁。
流连辗转生疑问,谁允今人逊祖先?
------
(第二首)
我到徽州细雨斜,一溪水墨一城花。
城楼昂首睨千古,曲巷低眉走万家。
流水桃花鳜鱼臭,猴魁阔叶茗香遐。
青山雾绕烟迷客,浪漫渔梁向海涯。
------
(第三首)
日照葱茏雾为纱,云遮水绕牧彤霞。
半明半隐钟声远,天上人间数九华。
------
(第四首)
未到徽州别问州,深深古院几时谋。
高悬一处沧桑匾,错落三重寂寞楼。
难晓当年何故事,但知今日不闲悠。
江山掌在红门里,千万人民可有愁。
------
(第五首)
千古渔梁杨柳绿,半湖淡雾百花妍。
小桥流水成诗画,明月清风入和弦。
翰墨钟灵逢盛世,人文毓秀值华年。
春盈歙县繁荣地,福满徽州浪漫天。
------
(第六首)
百里方圆半壁城,新兴古老总纷争。
迷茫故事谁分辨,浩荡春声不可评。
踏巷穿街寻趣味,登楼过院看征程。
迎来盛世偏聊旧,多少徒劳只为名。
4.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
徽州——历史地名,简称“徽”,古称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有关徽州的诗词摘选如下:《赠总上人兼简无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多谢徽州吴使君,新诗问劳意何勤。无求已得心空乐,更作无心出岫云。
《江东报英烈拟封二字侯喜成三绝》年代: 宋 作者: 钱时焕章飞报下徽州,英烈将褒二字侯。千古沉沉黄壤骨,一朝提上碧云头。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匡去王加赣}瓮酒》年代: 宋 作者: 张栻人间炎热不可耐,君家瓮头春未央。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
后生那得识此酒,从君乞方还肯否。徽州作赋为欷歔,荆州诗来端起予。
《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宝遗书新刻自徽州,千里缄来百拜收。自信叔孙知不朽,未应巢父得长留。
秘藏不作山中计,重购还供海外求。青眼独看张侍御,瓣香今有古风流。
《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年代: 明 作者: 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简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人把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徽州为“东南邹鲁”。
5.徽州诗词名句
那些关于徽州的词句、诗赋1、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2、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3、深巷重门人不见,道旁犹自说程朱。
4、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5、山连吴越云涛涌,水接荆扬地脉长。
6、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7、聚族成村到处同,尊卑有序见淳风。
千年古墓勤修葺,合祭先期必会通。祠堂社屋旧人家,竹树亭台水口遮。
世阀门楣重变改,遥遥华胄每相夸。8、一滩高一滩,一滩高一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9、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10、鄣公岭下婺江源,赫赫茗眉碧山川。龙尾红鱼书香县,阳关快马再加鞭。
11、黄山归来不看岳,婺源归来不看村。村外又村千户荫,树间生树四时春。
12、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13、青山清水清泉,难得一方净土;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
14、茂林修竹映村郭,飞禽走兽相对鸣。15、居浙江之上有水云深处,处新安之最高鸟道萦纤。
16、山有一丘皆种木,野无寸土不成田。17、古道缘流水,寒郊带断烟。
稀疏鸦种麦,羞涩女耕田。人事休兵后,秋怀落木前。
小苏遗翰墨,今古一山川。18、烟雨空蒙荡小舟,嘤嘤鸟语喜相求。
榴花红映春风面,艾叶青悬旧酒楼。两桨波纹回塔影,满溪金浪趋龙游。
毡寒到此方能热,夹道笙歌拥唱酬。19、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20、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21、秦皇建县赐美名,汇山聚水画中行;丽鸟飞来合羽落,归来尚欠徽州。
22、新安江水碧幽幽,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23、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更情长。小华山下桃花水,况有茶香与墨香。
24、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
6.跪求一篇关于徽州的诗歌或散文,什么方面的都可以,例如:民俗、风
游黄山白岳不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李白当年有诗写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代诗人黄仲则咏曰:“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儿啊,做得成生意,你是娘的心头肉;做不成生意,成鬼也孤幽。---徽州民谣
7.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有哪些
游黄山白岳不果 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李白当年有诗写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代诗人黄仲则咏曰:“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儿啊,做得成生意,你是娘的心头肉;做不成生意,成鬼也孤幽。---徽州民谣徽州文化(外文名:Huizhou Culture),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歙县,包括今安徽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清代设。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
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
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
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地
《安徒生童话》是我们儿时回忆不可或缺的部分。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安徒生童话》的好句以及好段,与大家一起回味儿时的经典。《安徒生童话》的好词:
举重若轻、钟灵毓秀、水滴石穿、防微杜渐、衣冠楚楚、卧冰求鲤、
觥筹交错、络绎不绝、自强不息、秀色可餐、至理名言、分庭抗礼、
萍水相逢、水性杨花、戛然而止、气喘吁吁、沉鱼落雁、望尘莫及、
亦步亦趋、川流不息、千锤百炼、谈笑风生、高朋满座、丧心病狂、
天下无敌、惊弓之鸟、耿耿于怀、心照不宣、荦荦大端、噤若寒蝉
《安徒生童话》的好句好段
《安徒生童话》的好句好段:
1) 在一个大城市里,房子和居民是那么多,空间是那么少,人们连一个小花园都没有。结果大多数的人只好满足于花盆里种的几朵花了。这儿住着两个穷苦的孩子,他们有一个比花盆略为大一点的花园。他们并不是兄妹,不过彼此非常亲爱,就好像兄妹一样。他们各人的父母住在面对面的两个阁楼里。两家的屋顶差不多要碰到一起;两个屋檐下面有一个水笕;每间屋子都开着一个小窗。人们只要越过水笕就可以从这个窗子钻到那个窗子里去。
2) 有些碎片很大,足够做窗子上的玻璃,不过要透过这样的玻璃去看自己的朋友却不恰当。有些碎片被做成了眼镜。如果人们想戴上这样的眼镜去正确地看东西或公正地判断事物,那也是不对头的。这会引起魔鬼大笑,把肚子都笑痛了,因为他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很痛快。不过外边还有几块碎片在空中乱飞。现在我们听听吧!
3) 他们走呀走,终于来到了一座小屋前。小姑娘朝里面望了望,看到里面是空的,便想:?我们可以留下来,住在这里。?于是,她找来许多树叶和青苔,给小鹿铺了一张柔软的床。她每天早晨出去,为自己采集草根、浆果和坚果,还给小鹿带回来一些嫩草。小鹿吃着她手里的草,总是高兴地围着她跳来跳去。到了晚上,累了一天的**姐做完祈祷后,便把头靠在小鹿的背上,像靠着枕头一样安静地睡觉。要是她的弟弟还保持着人的形状,这种生活倒也挺美!
4) 森林里一片寂静,就像教堂里一样。没有风声,没有水流声,也没有鸟啼声,树上长着繁密的叶子,透不过一丝阳光。
5) 然后,老婆子拉着她的女儿,给她戴上一顶睡帽,让她躺到王后的床上。她还让她的女儿有了王后一样的身材和长相,只是她无法给女儿一只眼睛。为了不让国王看出破绽,她只好侧着身子,向着没有眼睛的那一边睡。
6) 她把那邪恶的巫婆和巫婆的女儿对她犯下的罪行告诉了国王。国王立刻命令审判她俩,对她们作出了判决。女儿被带到了森林里,被野兽撕成了碎片;老巫婆被投进火里可悲地烧成了灰烬。就在老巫婆被烧成灰烬的一刹那,小鹿也变了,重新恢复了人的形状。从此,姐姐和弟弟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至白发千古。
7) 回到家,他一踏进门,第一个碰见的不是别的,正是他最小的女儿!她飞快朝父亲跑来,又是拥抱又是亲吻,一见他带回来了那会唱会跳的百灵鸟儿,更加喜不自胜。
8) 过了一些时候,他又踏上了归途,井已经为大的两个女儿买到珍珠和钻石,可到处寻找小女儿要的会唱会跳的百灵鸟却没找着,心里感到挺遗憾,因为他最疼爱他的小女儿嘛。
9) 过了一年,王后果然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公主。国王和王后都十分高兴,特别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不仅邀请了所有的朋友和熟人,还专门派人邀请了全国的预言家,希望预言家
10) 够给公主带来美好的祝福。国家里的预言家有十三个,但是,由于用来吃饭的金碟只有十二个,所以,他们当中的一个没有接到邀请。
11) 她们吃了一些东西,也喝了一些东西,然后走到铺了稻草和地毯的一个墙角里去。这儿有一百多只鸽子栖在板条上和栖木上。它们都快要睡着了。不过当两个女孩子来到的时候,它们就把头掉过来看了一眼。
12) 有一天晚上天很黑。他连一根蜡烛也买不起。这时他忽然记起,自己还有一根蜡烛头装在那个打火匣里?巫婆帮助他到那空树底下取出来的那个打火匣。他把那个打火匣和蜡烛头取出来。当他在火石上擦了一下,火星一冒出来的时候,房门忽然自动地开了,他在树底下所看到的那条眼睛有茶杯大的狗儿就在他面前出现了。
13) 她要怎样就怎样,因为她是一个很放肆和固执的孩子。她和格尔达坐在车子里,在树桩和荆棘上面驰过去,一直跑到森林里。小强盗女孩和格尔达是同样岁数,不过她的身体更强壮,肩膀更宽。她的皮肤是棕色的,眼睛很黑,几乎显出阴郁的样子。
求关于名胜古迹的对联!
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小雅.大东》中出现了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篇,但是文中只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直到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在《两都赋》中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
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文学作品,要算三国曹魏的《文选洛神赋》。
扩展资料:
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
1、《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2、《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四大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在我国广泛流传,尤其在我国南北都有故事发生地的说法。其实经过很多专家科学论证,这一传说中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也就是说,孟姜女所哭的是现如今山东齐鲁大地上的齐长城遗址一带。
百度百科-牛郎织女
2006-05-28 11:44:35 来自: 微醉
北京故宫楹联
龙游凤舞中天瑞
风和日朗大地春
北京中南海静谷楹联
胜赏寄云岩万象总输奇秀
清阴留竹柏四时不改茏葱
北京中南海跨桥联
玉宇琼楼天上下
方壶园峤水中央
北京颐和园邪颐乐殿联
珠玉九天元音谐乐律
笙簧六籍太室饫镆觞
颐和园知春堂联
七宝栏杆千岁古
十洲烟景四时花
颐和园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颐和园戴日腾愉联
松柏霭长春画图集庆
蓬莱依胜境结构灵光
颐和园澄爽斋联
芝砌春光尘池夏气
菊含秋馥桂映冬荣
颐和园宜芸馆联
绕阶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云南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昆明海心亭联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滇池太华寺联
一幅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近华浦联
曾经沧海难为水
欲上高楼且泊舟
昆明龙门对
仰笑宛离天尺五
凭临恰在水中央
云南五华书院联(尹楚珍书
)
鱼跃龙飞活泼泼地
日华云烂乱漫漫天
昆明大观楼联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万里云上一水楼
太原晋祠难老泉亭前联
昼夜不舍
天地同流
晋祠“别一洞天”联
石磴登云原有路
洞门迎旭别开天
晋祠圣母殿联
灵泉浩浩万顷琉璃穷地脉
圣水溶溶九涯珠玉荡天光
晋祠圣母殿联
沛泽共汾川十里稻畦流碧玉
剪圭分参野千年桐荫普黎甿
晋祠圣母殿联
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
出瓮山一片石冷于夏温于冬冽冽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
海州云台山寺联(常建极书)
世外凭临一面峰峦三面海
云中结构二分人力几分天
杭州西冷印社后门石坊联
高风振千古
印学话西泠
杭州飞来峰联
飞峰一动不如一静
念佛求人不如求已
西湖冷泉亭飞来峰对(俞曲园撰)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对俞曲园联(左宗棠撰)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西湖白公祠对(阮芸台集李白句)
但是人家有遗爱
曾将诗句结风流
青田石门洞联
似洞非洞造成仙洞
无门有门是为佛门
浙江贡院联(阮文达撰)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孤山放鹤亭联(林则徐题)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梅花转不孤
灵隐寺天王殿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岳坟前对
千秋冤案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辨伪真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门凄碧草似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秦某题秦桧跪像
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岳庙联
遗迹镇栖霞洒泪重瞻新庙貌
大旗悬落日撼山愿学古军容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集东坡名)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碧波寺联(僧契盈题)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西湖平湖秋月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平湖秋月耿(骆成骧撰)
穿牖而来夏晶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邮前山明月后山山
西湖天下景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潼关城楼联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华山玉泉院联(严长明题)
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
一岳一石作金天万里矗莲花
马嵬坡联(毕秋帆题)
莺花尚恋霓裳影
环佩空归月夜魂
马嵬坡联(毕秋帆题)
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杨李氏
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兰州五泉山联(梁章巨题)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平凉六盘山联
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居秦关百二重
河南南阳城楼联
真人白水生文叔
名士青山卧武侯
中岳嵩山联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 华 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氵厘)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三贤祠联(李白、杜甫、高适)
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
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普陀普济寺联(苏曼殊书)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湖南岳阳楼联
(一)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二)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三)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
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
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长沙三闾大夫祠(屈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武汉晴川阁联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尊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武汉黄鹤楼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太白亭联(仙枣亭)
宛然海上三山貌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
犹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
滕王阁联(李春园题)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滕王阁联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江西庐山天池联
天上有池能作雨
人间无地不逢年
江西百花洲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浮影日悠悠
百一峰阁联(梁章矩题)
平地起楼台恰双塔雄标三山秀拱
披襟坐霄汉看中天霞起大海澜回
题福州涌泉寺山门弥勒佛
日日(扌匝)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 坐 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来由
杭州西湖三雅园联
有山皆图画
无水无文章
西湖楼外楼联
屈醒陶醉随斟酌
春韭秋绿入品题
上海豫园明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豫园点春堂联
桂馥兰芬水流山静
花明柳媚日郎风清
苏州狮子林门联
吴会名园此第一
云林画本旧无双
苏州拙政园联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虎丘花神庙联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下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
网师园联
雨雨风风暖圾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虎丘三笑亭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沧浪亭联(梁章矩集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
近水遥山皆有情(苏子美)
扬州蜀冈鉴真纪念堂内联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扬州水明楼联
盈手水光寒不湿
入帘花气梦难忘
扬州迎月楼联(赵子昂)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扬州濯清堂联
十分春水双檐影
百叶莲花七里香
扬州平山堂联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哀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
廿四桥头萧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大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是秾花浊酒便当了
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江阴南阳歧徐霞客故居联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阳
扬州乐善庵联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
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
南京太平天国龙凤殿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太白楼联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南京明中山王故邸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山西解州关帝庙春秋楼内联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青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春秋楼大门楹联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春秋楼上对
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
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山西永济首阳二仙庙联
竟开宇宙争端薇蕨馨香惭对墨胎义士
阅尽苍桑变局河山带砺难比雷首佳城
荆门州当阳县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山西芮城永乐镇门楼砖联
楼傍三秦看岳色苍苍久矣扩开眼界
地邻九曲听河声浩浩诚哉荡涤胸襟
山西永乐镇“峨眉‘扌赞’秀”联
化日同游永乐还微普开乐
桃花满径玉溪疑是武陵溪
山西应县木塔对联
拔地攀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霄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楹联
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题济南大明湖(刘金门题)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备陵联
一抔土尚巍然问它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山东泰山壶天阁联(廷璐题)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
泰山岱庙联
揽月居然凌上界
揌云便要洒齐州
黄山玉屏楼联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离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趵突泉联(石琢堂书)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关天培庙联(林则徐)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四川桂湖联
风月无边遥望秦川八百里
江山如画古称天府第一湖
三苏祠楹联(苏洵、苏轼、苏辙)
宦迹渺难寻只恃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邛崃卓文君井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寻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
天涯知己本难逢最堪怜录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
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武侯祠联(赵藩书)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湖北石首秀林山刘备与孙夫人合祠联
锦绣江山半壁雄人敌吴魏
风云儿女千秋佳话掩甘糜
沈葆桢题杜甫草堂联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于立群补书顾复初题草堂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成都望江楼大门对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望江楼门联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双扉开对廓熙熙人乐锦楼春
薛涛井联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诗快马浣花笺
薛涛井联(武介康题)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第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祠堂
濯锦楼联(顾复初题)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望江楼楹联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
蜀山川钟灵毓秀
临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
川俊杰播美扬修
崇丽阁长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
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
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
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
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幽恨闲愁、
曲槛回廊、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
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台湾彰化县秀水乡乌面将军庙联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台湾彰化县八堡川林先生庙联
八谷无恙万民欢稼穑
堡垒永存千载念先生
河北省通州河楼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山东济南大明湖二联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舟行着色屏风里
人在回文锦字中
济南趵突泉二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济南历下亭二联
有鹤松皆古
无花地亦香
有亭翼然,纤尘不染。
高山仰止,清光大来。
泰山楼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泰山雨花院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泰山南天门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岳衡山南天门对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广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
五百里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文天祥祠对联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禹王庙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好了,今天关于“钟灵毓秀下一句是千古”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钟灵毓秀下一句是千古”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