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妻贵全文_吾家妻贵讲的什么

       如果您有关于吾家妻贵全文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关于家训的文言文

2.文言文诵读《家训》

3.颜氏家训四:治家篇

4.给孩子的家书文言文

5.刘道规文言文

6.文达造家文言文

吾家妻贵全文_吾家妻贵讲的什么

关于家训的文言文

       1. 关于家书的文言文有哪些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2. 文言文《家训》翻译

        江端友《家训》译文:

        大凡人在饮食时知道物的由来,五谷食物是农人经过播种收获的艰难过程,在天地间风调雨顺时才长成的,再把生的做成熟的,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肉食美味则是杀牲断命而来,那苦难是难以言表,想起来真使人不忍心食用,又何况选择好坏,产生厌嫌之情?人在一顿饭吃饱之后,不管是八珍美味,还是杂生丛草,都视为臭腐之物。因而,任随家庭多丰厚,也需节俭,口要能塞饱肚子,就自足了。要知道门外有无数的人,有尽力辛勤劳苦而不能得到一顿饱饭的人,有整天饥饿而不能得到食物的人,我无功而坐享食物,岂能更有什么选择!如果能这样,不仅少欲而易于满足,也可算是对进学的一大帮助。我曾经说想学道应当以刻苦淡食为先,人生直接可得上寿的,也没有多少,况且须臾之间,便就离开人世,因而不以此时学道、恢复本性,返归其本,而只知满足腹之欲,养肥这一躯体,这真可谓白做了一世人。吃罢饭无事,经史文典随意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这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

        和人交流,应该选择端正高雅之士,如果泛交终会后悔,况且长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受他们影响,终身想做贤人,也是不可能的。谈论别人,不要深及人家的是非,应该想想,知道人家谁是谁非即可。玩棋是高雅之戏,可以说玩玩无妨,不要和女人嬉笑无节制,以败损自己的意志,这是最不可以做的。既然自己不自重,必然被有识之士所轻视。人,作为人,所有的被人轻视无不是自取的,你们可要记住这点啊!

        江端友《家训》原文:

        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择好恶,又生嗔恚乎?一饱之后,八珍草莱,同为臭腐,随家丰俭,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安可更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吾尝谓欲学道当以攻苦食淡为先,人生直得上寿,亦无几何,况逘巡之间,便乃隔世,不以此时学道,复性反本,而区区惟事口腹,豢养此身,可谓虚作一世人也。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弈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最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3. 家风家训古诗词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4. 《朱子家训》古文及翻译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5. 关于国法家规的古文

        陆游家训原文: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之)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躁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殆后悔.[译文]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

        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留下后悔。

        颜氏家训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①。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

        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 译文 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名播扬,所有这些也都已讲得很全面详细了。而魏晋以来,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一个接一个互相模仿学习,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显得多馀无用了。

        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非是敢於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作什么规范,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

        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那师友的训诫,就不如阿姨的指挥;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那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总还比阿姨。

        妻子的话来得贤明。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

        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孝顺侍奉双承,言谈谨慎举止端正,言语安详神色平和,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好似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双亲经常劝勉鼓励我们,问我们的爱好崇尚,磨去我们的缺点,引导我们的特长,都既恳切又恰当。

        当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家道衰落,人口萧条。哥哥抚养我,极其辛苦,他有仁爱而少威严,引导启示也不那么严切。

        我当时虽也诵读《周礼》、《春秋左传》,但又对写文章稍有爱好,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世人的影响。欲望放纵,言语轻率,且不修边幅。

        到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只因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难於去除。直到二十岁以后,大的过错才较少发生,但还经常心是口非,善性与私情相矛盾,夜晚发觉清晨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叹息由於缺乏教育,才会到这一地步。

        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体会深刻;不比那光阅读古书上的训诫,只是经过一下眼睛耳朵而已。所以写下这二十篇文字,给你们作为鉴戒。

        ================================================================= ====================================================================================== 教子篇 ======================================================================================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6. 关于,家规,家训的古诗

        1、《曾国藩诫子书》清代 曾国藩原文: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译文: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2、《训俭示康》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原文: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3、《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宋代 范仲淹原文: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译文:对待父母亲人孝顺应当竭尽全力,对国家应当表现出自己的忠诚。4、《弟子规》清代 李毓秀原文: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

        5、《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诗人陆游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要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的时候才能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

7. 颜氏家训文言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已 通:以)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

        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还有二十篇,需要翻译和原文的话请追问~。

8. 《朱子家训》的古文与译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楷书《朱子家训》四屏 (注释):庭除:庭院。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

        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

文言文诵读《家训》

       1. 五年级古文

        可能有点长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2. 帮我推荐一些五年级适合读的文言文要带解释,不要太长的

        《伯牙绝弦》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学弈 原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 一篇五年级古文

        爱莲说 这个应该合适吧,很简单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

        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

        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

        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

4. 5年级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 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 五年级古文

        可能有点长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颜氏家训四:治家篇

       1. 文言文《家训》翻译

        江端友《家训》译文:

        大凡人在饮食时知道物的由来,五谷食物是农人经过播种收获的艰难过程,在天地间风调雨顺时才长成的,再把生的做成熟的,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肉食美味则是杀牲断命而来,那苦难是难以言表,想起来真使人不忍心食用,又何况选择好坏,产生厌嫌之情?人在一顿饭吃饱之后,不管是八珍美味,还是杂生丛草,都视为臭腐之物。因而,任随家庭多丰厚,也需节俭,口要能塞饱肚子,就自足了。要知道门外有无数的人,有尽力辛勤劳苦而不能得到一顿饱饭的人,有整天饥饿而不能得到食物的人,我无功而坐享食物,岂能更有什么选择!如果能这样,不仅少欲而易于满足,也可算是对进学的一大帮助。我曾经说想学道应当以刻苦淡食为先,人生直接可得上寿的,也没有多少,况且须臾之间,便就离开人世,因而不以此时学道、恢复本性,返归其本,而只知满足腹之欲,养肥这一躯体,这真可谓白做了一世人。吃罢饭无事,经史文典随意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这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

        和人交流,应该选择端正高雅之士,如果泛交终会后悔,况且长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受他们影响,终身想做贤人,也是不可能的。谈论别人,不要深及人家的是非,应该想想,知道人家谁是谁非即可。玩棋是高雅之戏,可以说玩玩无妨,不要和女人嬉笑无节制,以败损自己的意志,这是最不可以做的。既然自己不自重,必然被有识之士所轻视。人,作为人,所有的被人轻视无不是自取的,你们可要记住这点啊!

        江端友《家训》原文:

        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择好恶,又生嗔恚乎?一饱之后,八珍草莱,同为臭腐,随家丰俭,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安可更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吾尝谓欲学道当以攻苦食淡为先,人生直得上寿,亦无几何,况逘巡之间,便乃隔世,不以此时学道,复性反本,而区区惟事口腹,豢养此身,可谓虚作一世人也。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弈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最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2. 《朱子家训》古文及翻译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3. 关于国法家规的古文

        陆游家训原文: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之)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躁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殆后悔.[译文]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

        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留下后悔。

        颜氏家训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①。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

        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 译文 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名播扬,所有这些也都已讲得很全面详细了。而魏晋以来,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一个接一个互相模仿学习,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显得多馀无用了。

        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非是敢於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作什么规范,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

        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那师友的训诫,就不如阿姨的指挥;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那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总还比阿姨。

        妻子的话来得贤明。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

        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孝顺侍奉双承,言谈谨慎举止端正,言语安详神色平和,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好似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双亲经常劝勉鼓励我们,问我们的爱好崇尚,磨去我们的缺点,引导我们的特长,都既恳切又恰当。

        当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家道衰落,人口萧条。哥哥抚养我,极其辛苦,他有仁爱而少威严,引导启示也不那么严切。

        我当时虽也诵读《周礼》、《春秋左传》,但又对写文章稍有爱好,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世人的影响。欲望放纵,言语轻率,且不修边幅。

        到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只因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难於去除。直到二十岁以后,大的过错才较少发生,但还经常心是口非,善性与私情相矛盾,夜晚发觉清晨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叹息由於缺乏教育,才会到这一地步。

        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体会深刻;不比那光阅读古书上的训诫,只是经过一下眼睛耳朵而已。所以写下这二十篇文字,给你们作为鉴戒。

        ================================================================= ====================================================================================== 教子篇 ======================================================================================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4. 《朱子家训》的古文与译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楷书《朱子家训》四屏 (注释):庭除:庭院。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

        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

5. 诸子家训全文

        是朱子家训?(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白话):每天早晨,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屋子里面还是黑暗的,先用水来洒湿堂前阶下一带地方的灰尘,然后用帚扫地!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要整齐清洁。已经到了黄昏的时,便要休息;睡觉以前,门户有要关的,或要锁的,必须自己去查看一下。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白话):我们对于所吃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它的所以得来是不容易的;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白话):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白话):自己享受,必须约节!请客来吃酒,食切不可没有限度!(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白话):饮食用具,质朴结实,又洗得干净,虽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些。饮食的东西,节约而做得精美,就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珍贵的肴馔。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白话):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原文):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白话):三姑和六婆,都是奸*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白话):家僮、奴仆,不可雇用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白话):祖宗虽然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的举行;子孙虽是笨拙的,五经、四书,却要诵读,并要把其中的「微言大义」,记在心里,做为世的方针。

        (原文):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白话):自己做人,要节俭朴实;教训儿子们要有合宜的方法,使他们有向义的志趣。

        (原文):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白话):不要贪不义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白话):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人们,要温慰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白文):对人刻薄而起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

        乱了伦常的人,会立刻见到灭亡的。(原文):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白话):兄和弟,叔和侄的中间,要把多的分出来,补助少的。

        一家人里,老的、少的、女的、男的,应有严正的规矩和庄重的言辞。(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白话):听信妇人数挑拨话,而伤了骨肉之亲的感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白话):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妆奁!(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白话):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谄媚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装起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白话):人们住家,要慎防争斗诉讼!因为诉讼,无论胜败,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所以结果总是凶多吉少的。处世,不可多说话!话说多了,总难免有失当的地方。

        (原文):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白话):不可恃势力来欺陵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的屠杀牛羊鸡鸭等物!(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白话):性情乖张古怪,却自以为是的人,做错了事情,终于懊悔,一定是多的。

        甘心颓废,自暴自弃的人,是难成家立业的。(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白话):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白话):听人向你说话,不考察他的用意,便相信它?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的坏话呢?总要忍气耐烦的再三思考!因为一点事情起了口角,怎知不是我自己的不对?必须平心静气的自己反省!(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白话):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而望酬报!受了人的惠,不要了报答!(原文):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白话):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的地步;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幸心!(白话):他人有了喜欢吉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的意思!人有了祸患的时候,不可有幸灾乐祸的心肠!(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白话):做了好。

给孩子的家书文言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颜氏家训四:治家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夫风化[1]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2],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3],非训导之所移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4]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5]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6];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7]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8]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9],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10]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梁孝元世,有中书舍人[11],治家失度,而过严刻。妻妾遂共货刺客,伺醉而杀之。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12],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13]:此亦为家之巨蠹[14]矣。齐吏部侍郎房文烈[15],未尝嗔怒,经霖雨绝粮,遣婢籴米,因尔逃窜,三四许日,方复擒之。房徐曰:“举家无食,汝何处来?”竟无捶挞。尝寄人宅[16],奴婢彻屋,[17]为薪略尽,闻之颦蹙[18],卒无一言。

        裴子野[19]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20],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寸;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21),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22)洒数脔(23)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24)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洒,故汝驰(25)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注释

        [1]风化,教育感化。

        [2]陵:通“凌”,侵侮。

        [3]摄:通“慑”,使人畏惧。

        [4]竖子:未成年的人。

        [5]中:合适。措:安放。

        [6]孙:同“逊”恭顺。固:鄙陋。

        [7]周公:名姬旦。周文王之子,辅助侄儿成王成就大业,儒家礼教的典范人物。

        [8]稼穑:耕作。稼,播种谷物;穑,收获谷物。

        [9]善:通“膳”,饮食。

        [10]樵苏:柴草。

        [11]中书舍人:官名,为中书省属官,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甚重。

        [12]然诺:应允之辞。

        [13]乡党:乡邻。

        [14]蠹:本指蛀虫,引申为害家庭的人或事。

        [15]房文烈:官南齐司徒左长史,房景伯之子,清河东武城人,与从父弟房逸祐并有名。文烈性温柔,未尝嗔怒。子山基,仕隋,历户部、考功侍郎,并著能名,见称于时。

        [16]寄人宅,以宅寄人。

        [17]彻:通撤,意为拆毁。

        [18]颦蹙(píncú):皱眉蹙额,不快乐的样子。

        [19]裴子野:(469—530年),字几原,生于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中大通二年(530年),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裴子野出生于世族家庭,曾祖裴松之,南朝宋太中大夫,曾为《三国志》作注,祖父裴骃,南齐中郎外兵参军,著有《史记集解》,都是著名史学家。裴子野仕齐、梁两朝,梁武帝时任著作郎,掌修国史及起居注。后又兼中书通事舍人,掌中书诏诰,不久又迁中书侍郎。梁大通元年(527)转鸿胪卿、领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530年),死于任上,终年六十二岁。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宋略》20卷,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雕虫论》。

        [20]邺下有一领军:邺下,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河岸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魏时曹操也曾以此为北方政治中心;领军,领军大将军的省称,为高级官员。

        [21]奥博:指深藏广蓄,积累厚。

        [22]瓯:盛酒器。

        [23]脔:切成块的.

        [24]俯仰:周旋,应付。

        [25]郎:六朝人呼婿为郎。常:长。

        译文

        教育感化的事,是从上向下推行,前人影响后人。因此,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会和顺。父亲慈爱而子女杵逆,哥哥友爱而弟弟倔傲,丈夫仁义而妻凶悍,那就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可加以改变的。

        家庭内部取消体罚,孩子们的过失马上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冶家的宽严、标准也与冶国相同。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吝啬,那其它方向也是不足道的。“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是指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肯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播秋收获取食物,种桑纺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积,是靠果园菜圃里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产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烛,没有一样不是耕种养殖的产物。那些最善于管理家类的人,不出门而各种维持生计的物品已经充足了,只不过家里还缺一口产盐井罢了。现在北方地区的内一般能够做到减省节约,以保障衣食之用;江南地区风气奢侈在节俭持家方面大多赶不上北方。

        梁朝孝元帝的时候,有一位中书舍人,治家没有一定的法度,待家人过于严厉苛刻。妻妾就共同买通刺客,乘他喝醉时杀了他。世上的一些名士,只知讲究宽厚仁慈,以至款待客人馈赠的`食品,被僮仆减损,承诺接济亲友的东西,由妻子把持控制,甚至发生狎弄侮辱宾客,侵犯乡里的事,这也是家中一大弊害。齐朝的吏部侍郎房文烈,从不生气发怒,一次连续几天降雨家中断粮,房文烈派一名婢女买米,婢女乘机逃跑了,过了三四天,才把她抓获。房文烈只是语气平缓地对她说:“一家人都没吃的了,你跑哪里去啦?”竟然没有责打她。房文烈曾经把房子借给别人居住,这家奴婢们拆房子当柴烧,差不多要拆光了。他听到后皱了皱眉头,始终没说一句话。

        裴子野这人,凡是他的远亲旧属饥寒而无力自救者,他都收养,他家本来就清寒贫穷,碰上水旱灾害,二石米煮成稀粥,也只够每人都喝上。他与大家一道喝粥,从来没有显出埋怨的神情。邺下有一位领军,过于贪财,家中童仆已有八百人,发誓要凑满一千。早晚每人的饭菜,以十五文钱为标准,遇到有客人来,再添加一点。后来他被法办,朝廷派人没收他的家产时,发现他有一屋子麻鞋,几库房烂衣服,其余的财宝多得无法说。南阳有个人,家财积累富厚,而秉性却特别吝啬。有一年冬至后,女婿去拜望他,他就摆出一小铜盆酒,几块獐子肉来招待。女婿怪他简慢,一个子就把酒肉吃喝光了。这位南阳人感到惊愕,只好对付着叫仆人添上一点,就这样添了两次,下来后他责备女儿说:“你男人爱喝酒,所以你老受穷。”到他死后,几个儿子争夺家财,哥哥竟然把弟弟给杀了。

        原文

        妇主中馈[1],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2]。

        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3],助其不足,必无牝鸡[4]晨鸣,以致祸也。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简[5],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6],争讼曲直,造清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

        南间贫素,皆事外饰,车乘衣服,必贵整齐;家人妻子,不免饥寒。河北人事[7]多由内政[8],绮罗金翠,不可废阙,羸马悴奴,仅充而己;倡合[9]之礼;或尔汝[10]之。河北妇人,织纴组紃[11]之事,黼黻[12]锦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

        太公曰:“养女太多。一费也。”陈蕃[13]曰:“盗不过五女之门。”女之为累,亦以深矣。然天生蒸民,先人传体,其如之何?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吾有疏亲,家饶妓媵[14],诞育将及,便遣阍竖[15]守之。体有不安,窥窗倚户,若生女者,辄持将去[16];母随号泣,使人不忍闻也。

        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宠婿,则兄弟[17]之怨生焉;虐妇,则姊妹[18]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19],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20]阿姑餐。”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可不诫哉!

        婚姻素对[21],靖侯[22]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23],责多还少,市井[24]无异。或猥婿[25]在门,或傲妇擅室[26],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27]之一也。

        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28]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29],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30]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31]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32]也。

        吾家巫觋祷请[33],绝于言议,符书章醮[34],亦无祈焉,并汝曹所见也,匆为妖妄之费。

        注释

        [1]中馈: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

        [2]干蛊(gǔ):蛊,蛊惑,这里指女人主事。

        [3]君子:古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4]牝鸡:母鸡。啼晨是公鸡的职分。古人用“牝鸡啼晨”来比喻阴阳颠倒,女人把持家务、政务。

        [5]婚姻之家:亲家。

        [6]持门户:当家的意思。

        [7]人事:交际应酬。

        [8]内政:家庭内部事务,这里借指主持家务的妻子。

        [9]倡合:夫唱妇随。

        [10]尔汝:指夫妻间互相轻贱。

        [11)纴组紃:纴为缯帛。组为用丝织成具有纹采的丝带。川伪圆形像绳的带子。

        [12]黼黻(fǔfú):古代礼眼上所绣的花纹。

        [13]太公、陈蕃:太公,即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人(今山东省日照市)。著名军事家和西周的开国元勋。传说八十岁遇周文王,后助武王灭纣,封地在齐。陈蕃,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年轻时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恒帝延熹八年,升太尉,灵帝即位,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14]家饶妓媵(jìyìnɡ):家中有很多姬妾。饶,多。

        [15]阍竖:守门人。

        [16]持:夺走,指将女婴抢走或杀害。

        [17]兄弟:指女儿的兄弟。

        [18]姊妹:指儿子的姊妹。

        [19]行:指女儿出嫁。留:指儿子娶媳妇。

        [20]落索:冷落萧索。阿姑:婆婆。

        [21]素对:清寒的配偶。素,寒素。

        [22]靖侯:即颜之推九世祖颜含。

        [23]锱铢:均为古代很小的计量单位。比喻微小的事物。

        [24]市井:古代做买卖之处,也用以指商人。

        [25]猥婿:猥琐(wěisuǒ)低贱的女婿。

        [26]傲妇擅室:娶来的媳妇凶悍霸道。

        [27]百行:封建社会上大夫所订立身行已之道,共有百事,称之为百行。

        [28]卷束:南北朝时,书籍是抄写在绢帛上,然后卷成一类收藏,称之为书卷。

        [29]部帙:古代书籍按内容分为若干门类称部,引申后称一种书为一部书。帙:古人用以装书卷的书套。

        [30]点污:点通“玷”。

        [31]《五经》:儒家经典,指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乐经五种典籍。

        [32]秽用:指把书卷用于不干净的地方。

        [33]巫觋(wūxí):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祷请:向鬼神祈祷请求。

        [34]符书: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35]章醮:拜表设祭,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道士消灾之法。

        译文

        妇女主持家中饮食之事,只从事酒食衣服并做得合礼而已,国不能让她过问大政,家不能让她干办正事。如果真有聪明才智,见识通达古今,也只应辅佐丈夫,对他达不到的做点帮助。一定不要母鸡晨鸣,招致祸殃。

        江东的妇女,很少对外交往,在结成婚姻的辛家中,有十几年还不相识的,只派人传达音信或送礼品,来表示殷勤。邺城的风俗,专门让妇女当家,争讼曲直,谒见迎候,驾车乘的填塞道路,穿给罗的挤满官署,替儿子乞求官职,给丈夫诉说冤屈,这应是恒代的遗风吧?南方的贫素人家,都注意修饰外表,车马、衣服,一定讲究整齐,而家人妻子,反不免饥寒。河北交际应酬,多凭妇女,绮罗金翠,不能短少,而马匹瘦弱奴仆憔悴,勉强充数而已,夫妇之间交谈,有时“尔”“汝”,相称,用词并不拘泥于此。

        河北妇女,从事编织纺绩的工作,制作绣有花纹绸布的手工技巧,都大大胜过江东的妇女。

        姜太公说:“养女儿太多,是一种耗费。”后汉大臣陈蕃说过:“盗贼都不愿偷窃有五个女儿的家庭。”女儿办嫁妆使人耗资、受害也够深重了。但天生众人,都是祖先的后代,怎么能对她们样呢?世人多有生了女儿不养育,残害亲生骨肉,这样的人岂能盼望上天降福吗?我有个远亲,家里有许多妓妾,将要生育,就派童仆守候着,临产时,看着窗户靠着门柱,如果生了女婴,马上拿走弄死,产妇随即哭号,真叫人不忍心听。

        妇女的习性,大多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妇,宠爱女婿那女儿的兄弟就会产生怨恨,虐待儿媳妇那儿子的姐妹就易进谗言。这样看来女的不论出嫁还是娶进都会得罪于家,都是为母的所造成。以至俗话谚语有道:“落索阿始餐。”说做儿媳妇的以此冷落来相报复婆婆。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弊端,能不警戒吗!

        婚姻要找贫寒人家,这是当年祖宗靖侯的老规矩。近代嫁娶,就有接受财礼出卖女儿的,运送绢帛买进儿媳妇的,这些人比量门祖家势。计较锱铢钱财、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区别,以至于有的门庭里弄来个下流女婿,有的屋里主管权操纵在恶儿媳妇手中,贪荣求利,招来耻辱,这样的事能不审慎吗!

        借别人的书籍,都必须爱护,原先有缺失损坏卷页,要给修补完好,这也是士大夫百种善行之一。济阳人江禄,每当读书未读完时,即使有紧急事情,也要等把书本卷来整齐,然后才起身,因此书籍不会损坏,人家对他来求借不感到厌烦。有的人把书籍在桌案上乱丢,以致卷资分散,多被小孩婢妾弄脏,又被风雨虫鼠毁伤,这真是有损道德。我每读圣人写的书,从没有不严肃恭敬地相对。废旧纸上有《五经》文义和贤达人的姓名,也不敢用在污秽之处。

        我们家里从来不讲巫婆或道僧祈祷神鬼之事;也没有用符书设道场去祈求之举。这都是你们所见到的,切莫把钱花费在这些巫妖虚妄的事情上。

        简评

        本篇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很多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第一,提倡为上者做出表率,要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第二,治国和治家一样,都要宽严适度: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冶家的宽严、标准也与冶国相同。

        第三,强调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并且分清节俭与吝啬之间的界限: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并举当时发生的一些正反事例加以说明,以增加说服力。

        第四,反对溺杀女婴,认为天生众人,都是祖先的后代,怎么能对她们样呢?世人多有生了女儿不养育,残害亲生骨肉,这样的人岂能盼望上天降福吗?这种观点,在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第五,反对婚嫁索要彩礼,认为这种计较锱铢钱财、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什么区别。

        第六、借别人的书籍,都必须爱护,原先有缺失损坏卷页,要给修补完好,这也是士大夫百种善行之一。要爱惜书籍,不要用在不干净之处。“敬惜字纸”,后来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

        第七,不讲巫婆或道僧祈祷神鬼之事;也不去用符书设道场去祈求之举。告诫后人切莫把钱花费在这些巫妖虚妄的事情上。

        第八,作为婆婆,对女婿、对儿媳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这样家庭才能和睦。

        但本篇也有一些偏颇之处:轻视妇女,认为女人只能主持家中饮食之事,只能从事酒食衣服并做得合礼而已,国不能让她过问大政,家不能让她干办正事。不然就是母鸡司晨,招致祸殃。另外对各地妇女不同的行为加以评点,也明显不满邺下妇女在外抛头露面的做法,认为只有像江东妇女那样,很少对外交往,在结成婚姻的辛家中,有十几年还不相识的,只派人传达音信或送礼品来表示殷勤,这才是恪守妇道。

刘道规文言文

       1. 谁给我推荐一个文言文的父亲给儿子的家书,长辈给晚辈的也可以,要

        吾妻,蔡英。

        犬儿教导无方,家男深感内疚,汝下嫁于我,乃吾家门大幸。 家男谋生在外,小儿难训,心虑之,悲悲切,狠铁难成钢。

        尤可敬,为师也,我等狼虎之人皆敬之,劣子还乳, 皆以常存敬畏之心。长风破浪终有时,其聪,其灵,望妻倾教之。

        夫出,异乡为客,夜拌床塌,假寐,尚思为家戎守。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君子坦荡荡,其身正,不令而行。

       

        望妻切莫费思,夫必自重。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夫明其理,但使襄城飞将在,大事必成矣。 夫妇齐眉 庚寅年一月二十一日陆游家书: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之)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躁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殆后悔.。

2. 谁给我推荐一个文言文的父亲给儿子的家书,长辈给晚辈

        诸葛亮的 诫子书⑴

        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⑺,非学无以广才⑻,非志无以成学⑼。慆慢则不能励精⑽,险躁则不能冶性⑾。年与时驰⑿,意与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穷庐⒃,将复何及⒄![3]

        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 关于家书的文言文有哪些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4. 女儿用文言文给父母写一封信

        开头写:母亲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落款:你爸爸算尊长,所以落款要写,你的名字再加叩上或者,叩 再加上 年月日 现在人们在信的开头或电话的开头、见面打招呼都喜欢说“你好”,古文一般有几种表达形式: 一是用尊称,如“仁兄”、“尊长”“贤妹”等,称呼里已经包含“你好”. 二是根据当时当地情景打招呼,如“贵人前往何地?”“兄台别来无恙”等,也包含了“你好”. 另外,提供一些问候语: 1.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2.敬请福安.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3.谨祝康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康:健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4.谨祝荣寿.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谨:恭敬,郑重:荣:高,长.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5.恭请示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6.顺扣崇祺.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7.虔请崇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虔:虔诚;崇:高.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8.敬请钧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9.恭请福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福:幸福;绥(suí):安好.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10.恭请褆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褆(tí):福.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11.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12.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

5. 急求一封文言文家书

        帮你整个写给父母的父母亲大人如晤: 久未归家,不知二老尚安康否?孩儿远在他乡,至为挂怀。

        数欲谴书以告,然学业正急,功课烦多,不敢有丝毫懈怠,惟思亲之心日却。今日重阳佳节,情却难耐,恨不肋生双翼,远涉千里,侍於二老身旁。

        古人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然也。 时光荏苒,孩儿离家已数月矣,数月以来,一切安好,二老无需挂念。

        日前孩儿偶遇一旧日同窗,畅谈半宿,提及旧事,吁吁良久,惟叹时光不再,往事不复耳。及言至二老,昔时孩儿行为放浪,不喜读书。

        二老时时告诫,当时少不更事,总不以为许。及至今日学业繁重,不堪重负,中夜思之,辗转不能眠之时,方深以为是。

        幸而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日方长,孩儿自当专心致志,一心向上,以求学业有成,以报双亲深恩。 秋风渐凉,望二老夙夜戒护,勿我为念 儿___己丑年重阳缄。

文达造家文言文

       1. 古文《陈仲举礼贤》的翻译

        一、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簙报告:"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二、原文: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煗。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二、人物简介

        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2. 陈太丘与有期古文加翻译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年人。

        曾做过太丘长,人称“陈太丘”)与(和)友期(约定)行(同行),期日中(正午)。过中不至(到),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即陈纪,陈寔的长子,元方是他的字)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做游戏,玩耍)。客问元方:“尊(zūn)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不在?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不,现在写作“否”)?”答曰:“待(等,等待)君久不至,已(已经)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抛弃)而去。”

        元方曰:“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不守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cán,惭愧),下车引(牵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

        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

        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人。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

        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主题“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

        “信”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点,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3. 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怀肃传

        翻译

        刘怀肃,彭城人,是高祖刘裕的姨表兄。他家世世代代都很贫穷,但他亲自耕种田地,非常好学。

        怀肃刚开始当刘敬宣的宁朔府司马,刘敬宣东征孙恩,怀肃有 战功,便再当龙骧司马,费县县令。听说高祖起义,刘怀肃丢下县中事务投奔刘裕。京城平定后,振武将军刘道规追击桓玄,又以刘怀肃当司马,桓玄留下何澹之、郭铨等戍守桑落州,刘怀肃前进攻击并打败了他们。颍川太守刘统被平定后,刘怀肃被用为高平太守。桓玄死后,他侄儿桓振在扬林大败起义军,起义军退守寻阳。 刘怀肃和江夏相张畅之进攻在西塞山的何澹之,打败了何。伪镇东将军冯该戍守夏口的东岸,孟山图据守鲁山城,桓仙客防守偃月垒,都联营相守,刘怀肃和刘道规 攻他们,亲自披坚执锐,攻陷其中两城,冯该逃到石城,活捉桓仙客。义熙元年(405)正月,桓振败逃,刘道规派刘怀肃平定石城,杀了冯该和他的儿子冯山 靖。三月,桓振再次袭击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出逃,刘怀肃从云杜连忙奔驰援救,日夜兼程,七天便到了。桓振布兵三万,旌旗盖野,跃马横刀,亲自冲击刘怀 肃的战阵。飞箭伤了刘怀肃的额角,众人很害怕,想逃跑。刘怀肃睁大眼睛,更加奋勇冲击,他的部下也随之奋击,于是士卒们纷纷争先,在战斗中将桓振斩首。江 陵平定,司马休之再回来镇守,他握着刘怀肃的手说:“不是你的帮助我便无处可归了。”伪辅国将军符嗣、马孙、伪龙骧将军金符青、乐志等屯据江夏,刘怀肃又 讨伐他们,杀掉了乐志等。刘道规任命刘怀肃督江夏九郡,暂时镇守夏口。

        刘怀肃被任命通直郎,同时当辅国将军、淮南历阳二郡太守。 二年(406)又兼任刘毅抚军司马,将军、郡守还照旧。因为起义功劳,被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一千户。那年冬天,桓右绥、司马国..、陈袭在胡桃山聚兵侵 略,怀肃率步兵和骑兵打败敌人。江淮间的蛮人和桓氏余党造乱子,刘怀肃亲自请求出外讨击,走后违背了刘毅的意思,刘毅上表免去怀肃的官职。三年(407) 去世,当年四十一岁。死后被追认为左将军。刘怀肃没有儿子,他弟弟刘怀慎让自己的儿子刘蔚祖继承了刘怀肃的爵位,刘蔚祖官至江夏内史。

        蔚祖去世,他儿子刘道存继承他。太祖元嘉末年,当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的谘议参军。世祖讨伐元凶刘邵,起义军到新亭,刘道存出奔,元凶刘邵杀了刘道存的母亲示众。前废帝景和末年,他当义恭的太宰从事中郎,义恭被杀,刘道存作为其党羽也被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除高平太守 除:任命为

        B.皆连壁相望 相:互相

        C.众惧欲奔 奔:投奔

        D.枭乐志等 枭:斩首示众

        9.以下各组语句中,都直接表现刘怀肃“义功”的一组是(D)

        ①东征孙恩,有战功 ②大破义军于杨林

        ③攻澹之于西塞,破之 ④躬擐甲胄,陷二城,生擒仙客

        ⑤平石城,斩冯该及其子山靖 ⑥督江夏九郡,权镇夏口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伪镇东将军冯该戍守夏口的东岸,孟山图据守鲁山城,桓仙客防守偃月垒,都联营相守,刘怀肃和道规攻打他们,大败敌军。

        B.桓振偷袭江陵,怀肃率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进行驰援。面对强敌,怀肃毫不畏惧,最终扭转战局。

        C.江淮间的蛮人和桓氏余党作乱,刘怀肃主动请求出击讨伐,出发后未按命令行事,被刘毅上表免去了官职。

        D.刘怀肃死后被追认为左将军,由于他没有儿子,他的弟弟刘怀慎凭借子嗣继承了爵位,后来官至江夏内史。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4分)

        ②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3分)

        (2)用分隔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义军至新亭道存出奔元凶杀其母以徇前废帝景和中为义恭太宰从事中郎义恭败以党与下狱死

        11和12题可以根据翻译做出来

4. 《咏雪》文言文的翻译

        一、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出处

        南北朝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

        二、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三、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搜狗百科—咏雪

5. 梁氏之子 文言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

        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这一则文字说明双方利用了杨梅和杨姓、孔雀和孔姓中的一个同音字。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很。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

        曰:说 设果:摆设水果招待客人。 指以示儿:用手指着那水果来让小孩看。

        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关于作者 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自《隋书·艺文志》至《四库全书总目》,历代著录所记,均为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然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出了异议。

        鲁迅先生认为:“《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亦未可知也。”自鲁迅先生“成于众手”之说一出,至今聚讼多多,难有定论。

        有人认为,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基本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可以当代研究《世说新语》的两本博士论文为代表:一是王能宪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的作者即为刘义庆;另一本为范子烨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乃成于众手,其余作者还有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

        两书均有大量考证分析,此处不敢妄断。由于《世说新语》乃“采缉旧文”之作,遍寻当世同类型作品(如西晋郭颁《魏晋世语》、东晋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魏晋史书(如《魏书》、《晋阳秋》等等)以及相关杂著(如《高士传》、名门大族的家谱),所涉材料宏富。

        刘义庆广招文学之士,他在编撰《世说新语》一书时,手下诸彦为之搜罗材料,乃至润色整饰,是合乎情理大有可能的,因此,折衷地说,可以视为此书乃刘义庆担任主编,袁淑等人或有参与的一部著作,而刘义庆的主持之功劳当是无疑的。 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

        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6. 古文陈太丘与友期是哪个朝代谁编写的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记录魏晋时期士大夫言行的故事集,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7. 晋人好利 文言文翻译

        《晋人好利》翻译:

        有个喜欢钱财的晋国人,去逛市场。碰到东西就去夺取,说:“这个是我可以吃的,这个是我可以穿的,这个是我可以用来换钱的,这个是我可以使用的。”

        (他)夺取完了东西,立刻就离开。市场管理的官吏随从他要他拿出东西的价钱,晋国人说:“我利欲熏心的时候,两眼晕眩发热,天下(或四海之内)的东西,好像本来就全都是我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

        希望你给我,我如果发了财再还你钱。”官吏很愤怒,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走了。旁边有讥笑他的人,晋人叉手骂道:“世上的人有比我还要贪财的,常常想方设法而暗地里用阴谋诡计抢夺别人的财物,我还只不过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道德多了么?有什么好讥笑我的?”

        《晋人好利》原文: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曰:“此吾可羞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此文出自南朝·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

        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8. 文言文翻译 新亭对泣

        一、译文: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次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边赏花边饮酒作乐。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46434周侯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二、原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扩展资料

        一、相关成语

        新亭对泣 [ xīn tíng duì qì ]

        解释: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译文: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次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周侯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9. 鹦鹉救火文言文答案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宣验记>>;)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鹦鹉救火

        [1]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补充: 焚:被火烧 何足道也:哪里足够呢?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编辑本段来源出处 《鹦鹉救火》出自刘庆的怪小说集《宣记》。[2]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生平 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10. 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第八课《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而行`约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走了`等太丘走后`那个人便来了`陈元方刚7岁`在门外玩`那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久不来`已经走了.”那人生气了:”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不管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来,您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那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

清风正气立德树人诗句

       1. 文达制假文言文答案

        阮文达予告归①,搜罗金石②,旁及钟鼎彝器③,一一考订,自夸老眼无花。一日,有以折足铛④求售者,再三审视。铛容些许,洗之,色绿如瓜皮,大喜,以为此必秦汉物也,以善价⑤得之。偶宴客,以之盛鸭,藉代陶器。座客摩挲⑥叹赏,文达意甚得也。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恚然,密拘⑦其人至,键之室⑧,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优其工价⑨。此后赠人之物,遂无一真者。

        注释:①予告:清代,官吏年老要求告老回乡。②金石: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凿)及其刻文。③彝器:古代祭祀用的铜器(供具)。④铛:如釜,有足。折足,断足。⑤善价:高价。⑥摩挲:用手反复抚摩。⑦密拘:秘密拘留。⑧键:锁。⑨优其工价,付给丰厚的工钱。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①有以折足铛求售者

       

        ②以善价得之

        ③以为此必秦汉物也

        ④以之盛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

        (2)恚然,密拘其人至,键之室,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

        3.你对阮文达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①拿,②④用,⑨认为)

        2.(1)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2)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

        3.道德品质恶劣。

        4.示例:自己受欺不能再去欺骗别人。

        参考译文:

        阮文达被朝廷准许退休,他便搜罗铜器和石刻,包括铜钟铜鼎祭祀礼器,还一一加以考订,自己夸耀老眼看得很准。一天,有个拿了一件断了足的铜铛的人上门销售。文迭再三审察细看。这件铜铛容量一升左右,清洗以后.绿色如西瓜瓜皮。文达非常高兴,认为这肯定是秦汉时期的器物。出了高价买了下来。有次请客,他用这件铜铛盛了鸭肉.代替陶锅。在座的客人一边抚摩,一边赞赏,文达十分得意。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并付给他丰厚的工钱。从此,文达送人的古器物。没有一件是真品了。

2. 顾履识家文言文翻译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出门,到了中午,忽然下起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的时候,他回到家,却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走了吗?”他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说:“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屋呢?”愚蠢的人说:“门口没有挂鞋子,这就不是我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顾履识家,也称不识自家。形容极度愚昧,不会灵活转化的人。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而怪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毋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3. 吝啬鬼文言文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馀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4. 有关家的古文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原文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久未遣人回家,家中自唐二维五等到后,亦无信来,想平安也,余于念九日自新提 移营,八月初一至嘉鱼县,初五日自坐小舟,至牌洲看阅地势,初七日即将大营移驻牌 洲,水师前营左营中营,自闰七月念三日驻扎金口,念七日贼匪水陆上犯,我陆军未以, 水军两路堵之,抢贼船二只,杀贼数十人,得一胜仗,罗山于十八念四念六日等日得四 胜仗,初四发折,俱详叙之,兹付回。

        初三日接上谕廷寄,余得赏三品顶戴,现具折谢恩,寄谕并折寄口,余居母丧,并 未在家守制,清夜自思,局促不安,若仗皇上天威,江面渐次肃清,即当奏明回籍,事 父祭母,稍尽人子之心,诸弟及儿侄辈,务宜体我寸心,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 无稍疏忽,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于叔父处敬爱兼至,无稍隔阂,兄弟姒娣①, 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 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 族候戚人家,历历险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明,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 竹头木屑,皆宜检拾,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 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 怠情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 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注释 ①姒娣:姑嫂。

        译文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许久没有派人回家,家中自从唐二、维五到后,也没有信来,想必平安吧,我在二 十九日从新堤移动营房,八月初一日到嘉鱼县,初五日坐小船到牌洲察看地势,初七日 便把在木营移驻牌洲。

        水师的前营、左营、中营,自闰六月二十三日驻扎金口,二十六 日敌军分水陆两路进犯,我们的陆军没有到,由水师分两路堵击,抢到敌船两只,杀敌 几十人,打了个胜仗,罗山在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等几天中,打了四个胜 仗,初四发寄奏折,详细叙述经过,现付回。 初三日接皇上廷寄,我被赏赐了三口顶戴,现在写奏折谢皇上恩典,寄谕和奏折寄 回去,我正在服母丧,并没有在家里守制,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想起来,真是局促不 安,如果仰仗皇上的天威,江面上的敌人次第肃清,马上奏皇上,回家侍奏父亲,祭奠 母亲,稍微尽为人之子的一点孝心,诸位弟弟和儿、侄辈,务必体谅我这一份心意,在 父亲饮食起居方面,要十分检点,不要出什么疏忽不到之处,对于我母亲的祭品、礼仪, 一定要清洁,要诚心诚意,对叔父那边要做到敬爱双全,没有一点隔阂,兄弟姑嫂之间, 总不可以有半点不和气,凡属一个家庭,勤,敬两个字,能遵守到几分,没有不兴旺的, 如果一分都有遵守,没有不败落的,和字以能遵守到几分,没有不兴旺的,不和没有不 败的,弟弟们试着在乡里把这三个字到家族亲戚中去一个一个验证,一定会觉得我所说 的没有错。

        弟弟们不爱收拾,不喜欢干净,比我还厉害,这是败家的气象,今后务必要细心收 拾,就是一张纸一根线,就是竹老壳、蚀木屑,都要捡拾起来,为儿,侄辈树个榜样, 第一代人如果疏忽懒怠,第二代就会骄奢*扶,那么就会渐渐出现白天睡觉,晚上打牌, 吃鸦片烟这些坏事!四弟九弟比较勤快,六弟季弟比较懒散,以后要勤快的更勤快,懒 散的下决心痛改,不要让子孙学坏样子,至关重要啊!子侄除了读书,还要教他们打扫 房屋、抹桌椅,拾粪锄草,都是很好事,切不权为这是破坏自己摆架子,而不愿去做。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第一贵兄弟和睦。

        去年兄弟不知,以至今冬三河之变,嗣后兄弟当以去年为戒,凡 吾有过失,澄沅洪三弟各进箴规之言,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相箴规而惩改 之。

        第二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

        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 兰惠二家。又父母坟域,必须改葬,请沅弟作主,澄弟不必过执。

        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讲铺张。

        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 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 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将此 二字切实做工夫,至今愧憾,是以谆谆言之。

        (咸丰八年十一月廿三日)。

       1. 关于立德树人的诗句

        2. 关于树清风正气的诗句

        3. 关于清风正气的诗句

        关于立德树人的诗句 1.关于“立德树人”的古诗名篇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释义: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出自宋代陆游的《读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释义: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3、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出自清代黄遵宪的《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释义:

        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4、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玉楼春·戏林推》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释义:

        年年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东奔西跑,竟然把客舍当成了家里,家里反而像成了寄宿的地方一样。每天都拿着青铜大钱买酒狂饮,整日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一天混到晚,每天晚上点起红烛掷骰赌博,经常都是彻夜不眠一直到天亮。

        你应该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却难以触摸猜透。西北的神州还没有收复,男子汉应该有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切不要为了红粉知已而轻易地流下几行男儿泪。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释义: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关于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出自德国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这句话是说教育就是传递一种想要达到某种意愿的过程,这是一种很唯美的说法。

        2,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原清华校长梅贻琪就职演说的著名论断这句话的意思: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

        3, “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原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傅维利 这句话是说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容易犯各种错误,有些错误随着身心的发展不会再犯,有些错误不经过引导仍会继续,说明教育的重要性。

        4,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陶行知 这句话说明“真”比一切都重要,这个字给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指明现代教育的本质属性。

        5,“男孩的耳朵长在背上(屁股上)。” 古埃及的谚语,这句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说教,需要惩戒的时候,必须惩戒。

        6,“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心理学家 詹姆士 这句话说明教育过程中需要赏识,赞扬,所以说受教育者需要被表扬,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

        7,对自己好一点,生活丰富一点,人生多彩一点,我们才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他们。全国优秀教师 张娟

        8,“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这句话是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人民网-教育名言

       关于树清风正气的诗句 1.谁有有关“扬正气 树新风”的名言或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主要是后面2句。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康熙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鲁迅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贝尔奈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范晔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

        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宣永光 骄谄,是一个人。

        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申居郧 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塞涅卡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休谟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卢梭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徐特立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葛洪 虚已者进德之基。

        方孝孺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吕坤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 嫉妒心是荣誉的害虫,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求名声。 培根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申居郧 无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培根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卡耐基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冯雪峰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莱辛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这么多啦!可以采纳啦。

        2.关于树新风,扬正气的格言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

        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骄谄,是一个人。

        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塞涅卡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爱默生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就是自我。休谟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卢梭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虚已者进德之基。

        方孝孺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吕坤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斯宾塞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 嫉妒心是荣誉的害虫,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求名声。培根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无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培根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卡耐基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3.急需关于承廉洁家风,扬清风正气的古诗词内容

        李商隐的《咏史》,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古诗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就是出自《咏史》这首诗。

        咏史

        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4.扬正气,颂廉洁,树新风的诗歌

        正气歌

        作者: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5.关于守规矩、倡廉洁、扬正气的诗句有哪些

        1、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出自《远游》先秦:屈原

        释义: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2、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出自《元日·晨鸡两遍报》唐代:方干

        释义:暖冬的太阳映照着山上调入人间正气,东风吹着树在跳着舞告别寒冷。

        3、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出自《正气歌》宋代:文天祥

        释义: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4、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出自《题张苍水集》清代:柳亚子

        释义:狂风黑暗凄凉的夜里下雨,在读先生正气歌。

        5、岳灵分正气,仙卫借神兵。 ——出自《漫作二首》唐代:韩偓

        释义:贺拔岳灵分正气,仙卫国借神兵。

        6、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出自《杂曲歌辞。升平乐》唐代:薛能

        释义:祥瑞之气围绕着宫殿楼宇,在皇帝的居所我信步游玩赏鉴。

        7、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出自《三年为刺史》唐代:白居易

        释义:这块石头有千金重,就怕因此伤了清白。

        8、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石灰吟》明代:于谦

        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9、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出自《酌贪泉》魏晋:吴隐之

        释义:试使夷齐饮此水,终当不改清廉心。

        1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墨梅》元代:王冕

        释义: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关于清风正气的诗句 1.急需关于承廉洁家风,扬清风正气的古诗词内容

        李商隐的《咏史》,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古诗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就是出自《咏史》这首诗。

        咏史

        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关于正气的诗词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

        ◎ 黄金若粪土 肝胆硬如铁

        ◎ 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

        ◎ 人头做酒杯 饮尽仇雠血

        ◎ 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

        ◎ 只觉苍天方溃溃 欲凭赤手拯元元

        ◎ 十年揽髻悲羸马 万众梯山似病猿

        ◎ 我志未酬人犹苦 东南到处有啼痕

        ◎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

        ◎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 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

        ◎ 望门头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3.关于守规矩、倡廉洁、扬正气的诗句有哪些

        1、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出自《远游》先秦:屈原

        释义: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2、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出自《元日·晨鸡两遍报》唐代:方干

        释义:暖冬的太阳映照着山上调入人间正气,东风吹着树在跳着舞告别寒冷。

        3、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出自《正气歌》宋代:文天祥

        释义: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4、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出自《题张苍水集》清代:柳亚子

        释义:狂风黑暗凄凉的夜里下雨,在读先生正气歌。

        5、岳灵分正气,仙卫借神兵。 ——出自《漫作二首》唐代:韩偓

        释义:贺拔岳灵分正气,仙卫国借神兵。

        6、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出自《杂曲歌辞。升平乐》唐代:薛能

        释义:祥瑞之气围绕着宫殿楼宇,在皇帝的居所我信步游玩赏鉴。

        7、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出自《三年为刺史》唐代:白居易

        释义:这块石头有千金重,就怕因此伤了清白。

        8、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石灰吟》明代:于谦

        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9、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出自《酌贪泉》魏晋:吴隐之

        释义:试使夷齐饮此水,终当不改清廉心。

        1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墨梅》元代:王冕

        释义: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有关守规矩倡廉洁扬正气的诗句或名言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贪使人堕落,廉使人奋进。 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奢欲贪 俭生廉。

        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世上黄金贵,清廉价更高。

        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 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 严是爱,松是害,廉洁从政做表率。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 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

        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催。 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

        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头顶国徽,对国家负责尽职尽责;肩扛红盾,为人民服务自警自励。

        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勤政爱民,家家安乐;崇贤尚德,处处祯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利千秋;两袖清风,勤政为民,名传万古 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 下要不负人,上要合天理,中要守王法,横竖不攀比。

        廉者胸怀磊落,夜不闭户寝自安。 不屈于利称之富有,不屈于名可谓高贵。

        廉则民爱,碑自立;贪则民弃,墓自掘。 廉政无小事,粒米牵民心。

        清廉者一身正气行天下,腐败者寝食不安寸步难行。 位不在高廉洁自名,权不在大为公则荣。

        一生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私心全无;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清·金兰生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资治通鉴》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格言》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道,诈伪生塞 ——《苟子》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唐·魏徵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5.想收集一下关于清风的古诗词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2.黄花落尽清风瑟, 残枝枯舞月光寒。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5.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6.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7. 怨风多事吹沧海,怪雪无情扰素心。8.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9.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10.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感春五首》11.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12.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3.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14.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15.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16.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17.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

        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18.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19.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

        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20.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21.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22.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23.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24.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25.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26.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2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2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29.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好了,关于“吾家妻贵全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吾家妻贵全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