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_愚公移山动画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愚公移山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愚公移山的简介

2.愚公移山的故事20字左右

3.《愚公移山》原文是什么?

4.愚公移山的成语意思

5.愚公移山的内容是什么

愚公移山_愚公移山动画

愚公移山的简介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先秦·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白话释义:

       传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河南、汉水之间,二山之北住了一位称为愚公的老人,他已经九十岁了。因为苦于大山拦阻,出入不便,有一天,召集了儿孙,说:「这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口,让我们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把山铲平,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可是愚公的妻子却说:「以你的力量,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损毁不了,怎麽可能铲平太行、王屋那样的大山?何况你要把铲除的土石放在哪里?」大家便提议,可以将土石丢到海里去。解决了放置土石的问题后,愚公就率领他的儿孙开始进行移山的工作。

       有位名叫智叟的老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就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笨啊!你已经那麽老了,时日无多,怎麽可能把山移走呢?」愚公叹了一口气,说:「你的想法真是笨啊!我虽然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曾孙,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断移山。山又不会长高,怎麽可能铲不平呢?」

       智叟对愚公的反驳无言以对。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害怕山真的会被愚公铲平,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热忱与毅力感动,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搬走。于是愚公的心愿达成了,从此河南到汉水一带再也没有大山阻隔。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用来比喻努力不懈,终能达成目标;或比喻效率不佳。

       书证:

       1、宋.张耒〈山海〉诗:「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

       释义:愚公移山未必是不聪明的表现,精卫填海也不一定就是愚笨,深谷有可能变成山,水岸也有可能变成河谷,有海的地方也有可能变成沙漠。

       2、清.黄宗羲〈兵部左侍郎苍水张公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释义: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人们常常在背后小声的指指点点,但是圣人却说这是艰难的历程

       近义词:

       1、铁杵磨针?[ tiě chǔ mó zhēn ]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2、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释义:水经常滴在石头上,能使石头穿孔。比喻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3、绳锯木断 [ shéng jù mù duàn ]

       释义: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4、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

       释义:古代神话。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5、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释义:长久地坚持下去。

愚公移山的故事20字左右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一、原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二、译文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三、出处

       先秦·列御寇《愚公移山》

扩展资料:

       赏析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

《愚公移山》原文是什么?

       山挡住了愚公,愚公决心挖出路感动天帝。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险阻,带着子子孙孙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的故事,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成语意思

       《愚公移山》原文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内容是什么

       愚公移山的成语意思: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出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译文:能做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样的事情的人,常被人藐视,但是聪明人却让我是战斗中拼命冲杀出来的道路。

       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1、锲而不舍

       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中性词,含贬义或褒义词,本词的词性仍处于争议中;出处为《荀子·劝学》。

       2、持之以恒

       读音是chí zhī yǐ héng,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出自于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1、虎头蛇尾

       读音hǔ tóu shé wěi,汉语成语,释义为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做事不始终如一。现在多指做事马虎不认真。出自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

       2、有头无尾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ǒu tóu wú wěi,释义是喻做事有始无终,出自《朱子语类》。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从前呀有两座大山名字叫做太行山和王屋山,这两座山特别高,它们挨在一起把出去的路都给挡住了,山脚下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人,老人九十多岁了,每次都要很幸苦的绕路才能出去。

       一天愚公召集家人说这两座山实在是太挡路了,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把它铲平了吧,这样出入就方便多了。妻子说道老头子别做梦了,就凭我们的力气连一座小土丘都铲不平,怎么能铲动这两座大山呢?而且铲下来的石头和泥土往哪放?愚公说老太婆你别着急呀,铲下来的石头和泥土可以运到大海边上。

       于是愚公率领三个有力气的子孙上了山把石头和泥土用担子挑到海边。河曲智叟笑话愚公你真是不聪明,都这么大的年纪了剩下那么点力气能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

       愚公叹了口气说道你的思想太顽固了,连小孩子也比不上。即使我死掉了但是我还有儿子呀,儿子还会有儿子的。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加,还愁什么铲不平这两座大山,就这样愚公带着家人一刻不停地劳动着。

       愚公他们日夜不停的挖山,终于感动了天地,天地派人把愚公家门口的两座山搬走了。从此,愚公的精神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今天关于“愚公移山”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