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_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上兵伐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上善伐谋,次善伐交,最次攻城.为什么曹操是军事家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3.“上兵伐谋”出自哪本书

上兵伐谋_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善伐谋,次善伐交,最次攻城.为什么曹操是军事家

       翻译: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最下策才是攻城。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 文章节选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注释:上兵伐谋:上,上等最好的。兵,指用兵方法。伐,攻击。谋,计谋。

       其次伐交:交,外交手段。

       其次伐兵:兵,出动士兵。

       其下伐城:城,攻城。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就是”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此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如下: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兵法》是目前存世的古今中外第一部系统完整讲解战争的经典著作

       《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全书共三卷,有十三篇传世。《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是系统地看待战争的。《孙子兵法》从来不认为战争只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而是两国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在战争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情报战、经济战、外交战、心理战等各种手段,《孙子兵法》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就是告诉我们:能用谋略和外交解决的问题不要动用军事手段,即使动用军事手段也要先争取在心理上率先击垮敌人,强攻坚城实乃万不得已之事。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的远祖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完的后代。他也是兵法家孙膑的先祖。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杀后不久,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

“上兵伐谋”出自哪本书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什么意思?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伐:本意是杀伐,征讨。这里可解作“征服”、“取胜”。

       上兵:用兵的上策。

       交:结盟,交好。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次是用进攻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

       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

       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

       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孙子在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要以最小的代价去达到战略目的,能不动武就不要动武,能不牺牲就避免牺牲。

       出自《孙子兵法在·谋攻篇》。

       郑咀湖意思:

       王者的成功在于以德服人,执政者的成功在于搞好外交关系,作战成功在于运用计谋。

       王者伐道:取得天下的人,吹嘘、夸耀的是他掌握了天地万物,主宰天地万物的根本

       政者伐交:治理国家事物的人,吹嘘、夸耀的是他非常善于去交结、交往

       武者伐谋:打仗、搞军事的人,吹嘘、夸耀的是他懂得谋略、会用计划、计策

       今天关于“上兵伐谋”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