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_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世什么意思?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指什么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出处
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创作于战国时代。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1、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2、游;指游说。?
3、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4、得己:即自得。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得志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掉仁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德,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观点
穷则独善其身,善养其浩然正气,深研圣贤之理,穷极二气屈伸往来之几,以期复氤氲太和所赋之性,为天下传其道统;达则兼济天下,时位至,仁熟而发乎外,则感通天下之志,化民兴利。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可为者,天下无道之时,人以行道至难也,为之者,君子不因屈伸往来之变而忘其止至善之志也。二气有屈伸,时位有吉凶,然君子不因此而变其志道之心。
作者简介
孟子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据学者考证深受稷下道家的影响。《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他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
扩展资料: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1)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文翻译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参考资料: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世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也要洁身自好,正好趁此机会不断完善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有能力的时候,就要把真善美发扬光大,并且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崇尚品德,坚守正义 ,就能悠然自得了。所以, 穷困时不放弃正义,显达时不背离仁道 。穷困时不放弃正义,因此能保住自己的操守;显达时不背离仁道,因此民众不会失望。 得志时,施予民众恩惠;不得志时,修养自己立身于世 。总之一句话:穷困时就做好自己,显达时要兼顾天下人共达于善。
“嚣嚣”,音熬熬,“自得貌”(《古汉语大辞典》)。形容内心满足、愉悦、志得意满、悠然自得。后文“得己”,亦即自得。
“穷”,穷途末路,包括物质生活的困乏,但主要是指理想追求和事业发展受阻,无法再向前进 。与之相反则是顺利、顺畅、通达、显达。
“独善其身”,说的是穷困时不随波逐流,不颓废沉沦,思想上固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行为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一句话,在不良环境中和不利条件下,做好自己。
独善其身免不了“慎其独”。 一人独处,亦需谨慎,不放纵 。孔子弟子曾参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大学》)即便是一人独处,也要觉得好像是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你,大家的手指都在指着你,即严厉地监督着你。
独善其身并非要与世隔绝。孔子赞赏隐士的品格,却不赞同隐士的做法——“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和世人同群又和谁同群呢?孟子说“不得志,修身见于世”,与孔子完全一致。
“兼善天下”,是说在善己的前提下还要善天下。善天下是指使天下美好,亦可指使天下人共善。细辨起来,两者有先后之别,善己是前提。己未善,何以善天下?不过,两者没有主次之分,而是同一事的不同阶段。不能说善己为主,善天下为次。 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其价值在于尽己之力,使社会美好。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洁身名言,为奋斗理想。至今仍如此。(白子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大概意思是: 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 。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鞭策和激励了多少读书人, 这些有志气、有修养、有抱负的读书人,往往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应该说,这句话对一个人的激励和指导意义是 非常积极的:引导人们在人生落魄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不要破罐子破摔,而要努力提高在自身的修养和品德;同时也告诫人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而要多接济和救助更多的普通人。
追求“名”和“利”失败后的极端表现:堕落、放纵。 这种一蹶不振是不对的。
尽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但实际上,人生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有的可能是一些较小的失败和挫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失败或挫折。当遭遇了失败或挫折后,一些人就变得堕落、放纵,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认为人生已经失败,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轰然坍塌,再也没有勇气保持此前的积极上进和对自己修养、品德上的严格要求。倘若一个人一旦遭遇失败和挫折,就变成这个样子,很有可能他就会一直堕落、放纵下去,沉沦下去,这辈子再也迎不来人生转机。
追求“名”和“利”成功后的极端表现:放纵、自私。 这种表现同样也是错误的。人不能飘。
一些人努力奋斗,经过了辛苦付出,刚好又把握住了机遇,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这个时候,走到哪里都是鲜花和掌声,都是笑脸和奉承,很容易让一个人飘起来,让自己内心的私欲极度膨胀,慢慢遗忘了自己曾经的美好品质,转而追求物欲的享受,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自以为是,再也听不进别人中肯的话。认为此前那么多的辛苦付出,现在好不容易成功了,我就有足够的资本去满足自己的私欲,谁也无权干预。事实上,倘若一个人成功后变成这个样子,大体上,就会慢慢众叛亲离,危机就在内部积聚,当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危机突然大爆发,一下子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如那句话所说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我的理解是人生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养活自己;第二个层次是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第三个层次是实现自我价值;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层次,都要始终坚持“独善其身”, 因为只有始终坚持对自己修养和品德的修炼,不管是面对失败还是成功,我们都不会迷失自己。 当我们很幸运地让自己人生跨入第四个层次的时候,我们就能很自然而然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从古至今,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古代的诸葛亮、范仲淹,现代的袁隆平、屠呦呦等等,他们堪称世人的典范。 (乔木三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指什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文是: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孟子在和一个纵横家宋勾践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说话之道的时候说的。孟子认为,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树立为民服务的志向。在得志的时候,要对老百姓有帮助,在不得志的时候,那就好好修养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孟子的这句话,古往今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正义事业做贡献,也激励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不放弃不抛弃,坚守底线思维,坚守为人的良心而走向田园山野,做个宁静无为的隐士。
扩展资料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轶事典故:
1、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2、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
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
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百度百科-孟子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2、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3、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好了,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